第七单元古诗

2022-04-16 20:12: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七单元古诗》,欢迎阅读!
古诗,单元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归雁 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 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 不胜清怨却飞来。

作者简介:

钱起是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任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他看到秋雁南飞,曾作《送征雁》诗:“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征……怅望遥天外,乡情满目生。”这首《归雁》,同样写于北方,所咏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文档收集自网

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译文:

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在这安史之乱中回到家乡呢?最令我悲伤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而我却挪不动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赏析:

古人认为,秋雁南飞,不越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它们飞到峰北就栖息在湘江下游,过了冬天再飞回北方。作者依照这样的认识,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湘江,又从湘江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文档收

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根据这样的艺术构思,作者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一下笔就连用两个句子劈空设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呢?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习性,而另外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诗人就是这样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清境界,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然而,诗人笔下的湘神鼓瑟为什么那样凄凉?大雁又是为什么那样“不胜清怨”呢?为了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无妨看看他考进士的成名之作《湘灵鼓瑟》。在那首诗中,作者用“苍梧来怨慕”的诗句指出,湘水江神鼓瑟之所以哀怨,是由于她在乐声中寄托了对死于苍梧的丈夫——舜的思念。同时,诗中还有“楚客不堪听”的诗句,表现了贬迁于湘江的“楚客”对瑟声哀怨之情的不堪忍受。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



《八阵图》

1 / 2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初唐有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

于个人学习

注释: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

个人学习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ad18d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