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醉落魄·离京口作》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

2022-04-27 11:13: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醉落魄·离京口作》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京口,苏轼,落魄,赏析,原文

苏轼《醉落魄·离京口作》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1 酒醒后的情景,柳永的《雨霖铃》中也有,试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5)

2 有人说这首词的上片可用“朦胧”一词概括,请加以赏析。(6) 参考答案

1.(5)【参考答案】①手法不同:柳词状写想象之景,是虚写;苏词状写眼前之景,是实写。②诉说的内容不同:柳永是向情人诉说“千种风情”,苏轼是向朋友和亲人倾诉羁旅之“梦” (手法3分、内容2分)

【命习题立意】本习题考察考生比较鉴赏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习题思路】首先要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与表现手法。其次要掌握诗歌鉴赏的比较角度。

2. 6分)【参考答案】①词人酒醒之后,眼前景色朦胧:月色微微,云彩轻轻。②此时词人意识朦胧:记得饮酒高歌,怎么又到船上了呢?③词作营造的意境朦胧:回望烟雾迷蒙的京口,仿佛梦之初



1


醒,巧妙衬托出醉醒后的心境。(每个要点2分)

【命习题立意】本习题考察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习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络全词词句,联络习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理解与概括。

⑶请概述词人的情感开展过程。

答案:酒醒之后的迷离——幽梦无人说的孤苦——对仕宦奔波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词作于熙宁六年(1073)冬苏轼任杭州通判时。词中情景交融,描述了舟中酒醒后的心境,表达了对仕宦奔波的倦意和对家乡的思念,词之上片写酒醒,下片写梦回。

上片写月色微微,云彩轻轻,二更时分词人从沉醉中醒来,听着咿咿呀呀的摇橹声,船家告诉他,船刚开。从船舱中往回望,只见孤城笼罩一片烟雾迷蒙之中。这一切仿佛做梦一样。景和情的和谐,巧妙地衬托出了醉醒后的心理状态。

下片承上,描写醉后的形态。他头巾歪一边,扇子坠落舱板上,藤床分外滑腻,仿佛连身子也挂不住似的。“巾偏扇坠藤床滑”,短短七个字,就将醉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词人终于记起来了,他方才还真做了个梦。但天地之间,一叶小舟托着他的躯体在迷蒙的江面上飘荡,朋友亲人们都已天各一方,向何人诉说呢?词人不禁有些愤慨了,样飘荡不定的生活几时才能结束呢?



2


最后两句,点明了词人心灵深处埋藏的思乡之情。但他终究做了个什么样的梦,词中仍然未明说。

这首词,语言平易质朴而又清新自然,笔调含蓄蕴藉而又飞扬灵动,感伤之情寓于叙事之中,将醉酒醒后思乡的心境表现得委婉动人,使人领略到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c6bf2d50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