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的成语故事

2022-10-20 15:09: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呆若木鸡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呆若木鸡,成语故事

希望能帮助到您

呆若木鸡的成语故事

本文是关于呆若木鸡的成语故事,感谢您的阅读!

【成语】: 呆若木鸡 【拼音】: [dāiruòmùjī] 【解释】:

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是一个贬义词。然而它最初的含义正好相反,是一个最高级的褒义词。 【出处】:

庄周《庄子·达生》与列御寇《列子·黄帝篇》“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举例造句】:

人们第一眼看见将军的时候,都吃惊得呆若木鸡。 【成语故事】:

这便是“呆若木鸡”的出处。

庄子认为,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

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

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敌人望风而逃。木鸡不易得,养鸡人知道。武林高手难求,






希望能帮助到您

行走江湖的人也知道。“望之似木鸡”,这是斗鸡追求的境界。不是骄气,不是盛气,最终是一分呆气。(黄明坚)

要是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人们往往会用“呆若木鸡”这个贬义词。然而,褒义词。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原本是个寓言。故事讲的是:因为齐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齐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齐王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齐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又过了10天,齐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10天,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就令其他的斗鸡望风而逃。可见,斗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

庄子这则寓言很有趣,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别人误解为胆怯。但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c6d9e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