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医学理论:气对血的作用

2023-03-26 06:31: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基础医学理论:气对血的作用》,欢迎阅读!
基础医学,中医,作用,理论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气对血的作用



1.气能生血:气能生血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从摄入的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从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从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赤色的血,其中每一个转化过程都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而气的运动变化又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表现出来的。气的运动变化力量旺盛,则脏腑的功能活动旺盛,化生血液的功能亦强;气的运动变化力量减弱,则脏腑功能活动衰退,化生血液的功能亦弱。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故在临床治疗血虚疾患时,常协作补气药,就是补益生血的动力,所以周学海说:“前贤谓气能生血者……人身有一种气,其性情功力能煽动人身之血,由一丝一缕化至十百千万,气之力止而后血之数亦止焉。常见人之少气者,及因病伤气者,面色络色必淡,未尝有失血之症也,以其气力已怯,不能鼓化血汁耳。此一种气,即荣气也,发源于心,取资于脾胃,故曰心生血,脾统血,非心脾之体能生血统血也,以其藏气之化力能如此也”《读医随笔·气能生血血能藏气》

2.气能行血:气能行血指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循行的动力。气一方面可以直接推动血行,如宗气,另一方面又可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推动血液运行。“运血者即是气”《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气行乃血流”《素问·五脏生成论》王冰注)。气生成于血中而




固护于血外,气为血之帅,血在脉中流行,实赖于气之率领和推动。故气之正常运动,对保证血液的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总之,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所以临床上治疗血行失常,常以调气为上,调血次之。如气虚不能行血则面色觥白,补气行血则面色润泽;气滞则血瘀,妇女月经闭止,行气活血则经通。

3.气能摄血:气能摄血即气对血的统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使血液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逸于脉外。“人身之生,总之以气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血所以丽气,气所以统血。非血之足以丽气也,营血所到之处,则气无不丽焉;非气缺乏以统血也,卫气所到之处,则血无不统焉。气为血帅故也”《张聿青医案》气摄血,实际上是脾统血的作用。“诸血皆统于脾”《类证治裁·内景综要》脾为气血运行上下之总枢,其气上输心肺,下达肝肾,外浇灌四旁,充溢肌肤,所谓居中心而畅四方,血即随之运行不息。若脾虚不能统血,则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气不摄血则可见出血之候,故治疗时,必需用补气摄血之法,方能到达止血的目的。如临床上每见血脱之危候,治本“血脱者固气”之法,用大剂独参汤补气摄血而气充血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d290feb2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