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命致敬

2022-05-22 20:53:5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向生命致敬》,欢迎阅读!
致敬,生命

向生命致敬

读司晶的《信念与人生》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在北大听讲座》这本书,虽然书本已经很破旧,可是内含的讲座内容却很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法制、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这引起我强烈的读书兴趣。整本书中,司晶的自传式演讲《信念与人生》是带给我最大心灵触动的一篇。她那坚强不催的精神意志和不断突破自身身体局限奋斗不息的事迹深深的感染着我,让我这颗在繁杂社会里日渐漂浮的心沉淀下来,并开始深深的自我剖析、自我反省。我的人生意义是什么?怎么样才能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

司晶十大女杰、十大杰出青年、省自强模范、曾任省政协委员,现成为报刊的“专栏主持人”“作家”“演讲家”“社会活动家”1995年创办了齐齐哈尔市福源心理咨询所并开通了一条面向全国的咨询热线,不分昼夜,免费服务。仅看事迹,或许有人觉得不足为奇,社会上优秀的人比比皆是,她也不算独特。可是,如果这一切的成就都是建立在她是一个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周身瘫痪仅有左手健全的基础之上呢?又如果这一切是建立在她从未进过课堂,17岁时从糊在墙上的旧报纸开始认字的基础之上呢?再或者这一切是建立在她多次与死神进行殊死搏斗,经过大小30余次手术,现在仅靠固定在体内的脊柱上的三根钢棍支撑身躯,无时无刻不忍受肉体痛苦煎熬的基础之上呢?您还觉得她的人生仅仅用优秀两字可以概括吗?


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我简直无法想象司晶被游离在社会边缘的苦闷挣扎,也无法感受她被阻挡在求学之路之外的伤心失望,更无法体会她屡次遭遇别人歧视目光时的心酸苦楚。我想,如果换做是我,我可能已经被现实击倒,向命运妥协,抑或心存怨恨,仇视社会。可是,司晶没有变成这样。即便是从小被认为不该存在于这个世界;即便从小被人歧视,受尽欺负;即便从没有人正事过她的需求,她的渴望;她仍旧以一颗乐观豁达的心面对社会,用顽强的意志拼搏进取。17岁,从零开始,她通过糊在墙上的旧报纸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报刊的“专栏主持人”“作家”1992年开始,她拖着病残的身躯,忍着极大的病痛,到全国三十几个城市为大中专院校、监狱、劳教所、少年管教所、SOS儿童村、开始巡回演讲,1995年建立面向全国的免费心理咨询热线,不分昼夜,为别人排忧解难。她像一颗太阳,照亮别人的人生,为别人送去温暖。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小儿麻痹症的患者,在取得这么多成就的过程当中,她要比别人多付出多少努力,多流出多少汗水,又多吞下多少的眼泪。

这样的一个人,是值得大家的尊敬的。尊敬她向命运抗争时的不屈不饶;尊敬她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尊敬她忍受病痛折磨时的坚强毅力;尊敬她遭遇歧视与不平后仍旧患有一颗阳光的心;更尊敬她对社会做出的突出贡献。生命的意义在司晶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有人把生命的意义定位在吃穿享乐,有人把生命的意义定位在追求名利,有人把生命的意义定位在服务小家,司晶却把生命的意义定位在为人类作贡献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崇高更伟大的呢?虽然身体残疾,可是


司晶的思想境界和行为举止都令人高山仰止。看到司晶的事迹,我觉得惭愧。身体正常的我,都给别人带来了什么呢?是幸福和快乐还是痛苦和悲伤?哪一种人生才是我想要的呢?我想,司晶的事迹已经给我们带来启示。可是如何能带给别人幸福快乐,却是见仁见智。我将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探索实践,走出一条我自己的无悔人生路。





公寓中心党支部

田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e4a9c6bb68a98271fefae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