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研究

2022-12-24 12:2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护理学研究》,欢迎阅读!
护理学,研究



理学研究

护理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反复探索护理领域中的问题,并用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 南丁格尔:世界上第一篇护理研究报告,1860年伦敦圣托马斯医院 护理研究的发展从20世纪初美国培养开始的。

我国1992年北京医科大护理硕士学位教育 护理研究的范著: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痛苦 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1947819 纽伦堡准则 18届世界医学大会上通过赫尔辛基宣言 IRB——伦理审查委员会 护理研究中的伦理原则:1有益的原则 2尊重人的尊严的原则 (自主决定权,隐私权)3公正的原则4知情同意 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科研工作的开始,也是科研工作最关键的阶段 我国科研课题的来源是自选课题 课题来源的三个方面:来源于护理实践,阅读的文献,某些社会问题。 选题的注意事项:1选题范围不可过大,2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研究,3注意创新,避免完全重复他人的工作,4注意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变量:是研究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变化因素。 自变量:指能够影响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自变量不受结果的影响,却可导致结果的产生或影响结果。 依变量:指科研目的,它随自变量的改变尔改变,也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外变量:亦称控制变量,干扰变量,干扰因素,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应在科研设计中尽量排除。确定研究指标应注意几点:准确性,客观性,灵敏性,可行性。 进行预试验的目的:是否切合实际,有无需要修改的地方,了解是否需要培训调查员。坚持实事求事的态度是保证资料真实的前提。对原始资料进行检查的方法:专业检查,统计检查,人工检查和计算机检查。文献:文献是记录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知识或信息是文献的实质内容,载体是文献的外部形态,记录是两者的联系物。 文献的类型: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是将大量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著录其特征,并按一定的顺序加以编排,以供读者检索所形成的文献。 三次文献,零次文献。 文献检索:是指根据文献的外表特征或内容特征,按照一定的方式编排并储存在一定的载体上,通过一定的方法,从检索系统中查出特定文献的过程。 文献检索工具的四种类型:目录,题录,索引,文摘。 从文献外表特征进行检索的途径:书名途径,著者途径,序号途径。从文献内容特征进行检索的途径:分类途径,主题途径,关键词途径,分类主题途径。 文献检索的方法:1常用法,顺序法、倒查法、抽查法2追溯法3分段法。 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分析检索课题,选择检索工具,选择检索途径,查找文献线索,获取原始文献。 国内出版的大型专业文献检索刊物:中目, 中目采用以学科分类为主,主题索引为辅的检索方法,中目的检索途径:分类途径,主题途径。IM——美国 医学索引。 科技查新咨询区别:客观、权威性。 护理研究按研究性质分为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量性研究:亦称定量研究,是一种计量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指标获得数据资料,用自然科学方法来验证模式或理论。 质性研究:亦称定性研究,是对某种现象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征、方式、含义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解释的过程。 质性研究主要包括:现象学研究,根基理论研究,人种学研究。量性研究又分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非实验性研究。最能理解,有说服力的是实验性研究,有无干预是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 设对照组的目的就是为了排除与研究无关的干扰因素(外变量)的影响,突出实验中干预措施的效应。公认标准的是实验前后对照设计类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优点,与实验性研究相比,类实验性研究在进行人群的干预研究时可行性高,较为实用,特别是在护理实践中,当研究者无法严格控制干扰变量而不能采用实验性研究来回答因果关系时,类实验性研究是较好的选择。局限性:由于实验性研究有时无法进行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使得研究中已知的和未知的干扰因素无法像实验室性研究那样随机均衡的分布在各组中,特别是对于无对照组的类实验性研究,如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和时间连续性设计,效果的判断很难完全归因于干预措施,因此类实验性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不如实验性研究的可信度高。 非实验性研究:是指研究过程






中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任何护理干预和处理的研究的方法。 普查:是根据研究目的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所有对象进行调查或检查。调查抽样:是从研究人群的全体对象中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估计出该人群的患病率或某种特定的情况,是一种以局部估计总体的调查方法。 病因对照研究,是从因查果的研究方法。 总体:总体就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 样本:样本就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是实际测量值的集合。抽样:是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然后用样本信用推断总体特征。 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最可靠的):单纯随机抽样(最基本的一种),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抽样误差由小到大排列:分层,系统,单纯随机,整群。 机误差:是指随机抽样研究中由于个体间差异所导致的样本值与总体值间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 系统误差即偏倚:是指研究结果系统的偏离了真实情况。与随机误差不同,偏倚是研究中可以克服的,也应当努力去克服的误差。 选择性偏倚的类型:入院率偏倚,诊断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分组偏倚。 信息性偏倚的类型:回忆偏倚(是最常发生于病例对照研究中) 诊断怀疑偏倚(常发生在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报告偏倚,测量偏倚。 信息性偏倚的控制方法:1 采用盲法收集资料,2制定严格的资料收集和质量控制方法,3尽量使用客观的指标。 混杂性偏倚的控制方法:1随机化2分层3匹配4限定研究对象5多因素分析。 量表:是由一组封闭问题组成的以评分的方式衡量人们态度和行为的收集资料的工具,在问卷的调查法中广泛应用。语义差异量表主要评定人们对某一概念(如目前的护理形式,患者的情感等)的态度。评估问卷长度:一般用于承认的问卷,完成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针对儿童的问卷,完成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 问卷调查的优缺点:问卷调查最大的有点是省钱,省时,而且对研究对象提供的资料进行保密,也不会因资料收集者的不同影响研究对象完成问卷。但是,问卷调查一般的回收率相对较低(若回收率低于60%,需要慎重考虑该研究的有效性)另外研究对象可能经过反复勘酌,掩饰了其观点和看法,而未提供真实的资料。 访谈法的类型: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 访谈法的优缺点:1答率较高2适用于不能填写问卷的研究对象3所获资料较为完整。缺点:费时,花费大,响因素较多。观察法的分类:按观察情形分:自然,标准情形观察法。按观察结构分类结构式观察法,非结构式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的观察在自然的情形下进行,并且不对研究情形施加任何干预,以观察和记录人们的行为和经历的自然发生,发展过程。 非结构式观察法记录的方式:笔记或日记。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1局外观察者 2参与性观察者(其活动以观察为主,参与为辅)3观察性参与者4完全参与者。 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适合于不易被测量的情形,可获得更为深入的资料。缺点:1伦理问题2结果偏差3主观性4时。 档案记录资料的收集方法的缺点:一定的选择性,资料可能不完整,涉及的伦理问退,无论档案资料的来源如何。 研究工作的性能直接影响应用其测量所获得的研究资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效率:是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 信度:是指使用某研究工具所获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或准确程度。 研究工作的稳定性,内在一致性和等同性是信度的3个主要特征。重测信度常用来表示研究工具的稳定性,研究工具的稳定性越好,其中测信度也就越高。 折半信度,CRONBACH A 系数与KR---20 3中方法用来反映研究工具的内在一致性这一特征。 KR20值是C------系数的一种特殊形式,适用于二分制的研究工具。 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也称几率,统计学上用符号P表示。 P小于或等于0.05或小于等于0.01称为小概率事件。 P于等于0.05P小于等于0.01看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界限。 研究资料的类型:1计量资料又称定量资料或数值变量资料2计数资料 又称定性资料或无序分类变量资料3等级资 又称半定量资料或有序分类变量资料。 常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分类:1描叙性统计(均数,标准差,中位数,率,构成比)2推断性统计 T检验,方差分析,X检验,秩和检验) 计量资料常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正态分布和偏态分布。 统计图的种类:1圆图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eb1587b9d528ea81c779a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