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022-08-05 12:50:4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欢迎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襄城一高初中部九年级语文(下)学案 3 执笔:冯娟

审核:王金伟 审批: 班级: 姓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出现的实词意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2、学习本文的论证过程及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12 学法指导:

1、用1015分钟复习本文

2、复习时要把握词语的准确解释和句子的正确翻译。 3、把握文章内容和写作特点,学会自己总结,温故知新。 4、不看课文独立完成学案,检测自己的掌握程度。

一、基础知识梳理。

1、解释加点的词。 管夷吾举于士 人恒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 则无敌国外患 ..2、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入则无法家拂士 3、古今异义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古义: 今义: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 今义: 3)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 今义: 4)征于色 古义: 今义: 5)而后喻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

行拂乱其所为 舜发于畎亩之中

入则无法家拂士 征于色发于声 5、词类活用。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结合原文理清思路,把握特色。

1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列举了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个人成才的主要性,再从______(主观、客观)方面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这些是从____________(正、反)面论述的。

接着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从_______(正、反)面论述,在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作特色。 1短文开头,每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是用一句话概括,形成________ 句,增强了________ _

2)文章运用摆事实、__________ 相结合的方法,由造就人才推论到治国,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思路清晰。

三、直击中考

一)

【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乙】

孟子论仁、礼、义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①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也,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⑤为正者,妾妇⑥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⑦,立天下之正位⑧,行天下之大道⑨;得志,与民由⑩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轲(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J①丈夫:成年男子。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⑤顺:恭顺,孝道。⑥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⑦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 ⑧正位:正确的位置,



2




孟子用来比喻“礼”。 ⑨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⑩由:遵循大道走。

1.解释加点的词.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2)人则无法家拂士( ) (3)舜发于畎亩之中( ) (4)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2.翻译下列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这两则短文的主题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甲:

乙:



4.选段乙中,有两处可以看出孟子对女性有歧视的思想,请选一句,并加以评议。 句子:





(二)比较阅读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人恒过然后能改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行拂乱其所为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3、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取了什么?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fad52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