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关注城市流浪动物

2022-12-22 22:3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爱之名:关注城市流浪动物》,欢迎阅读!
之名,流浪,动物,关注,城市

以爱之名:关注城市流浪动物

作者:李锦军等上海市政协委员

来源:《检察风云》 2019年第10



城市流浪动物,历来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大矛盾点。不堪其扰的吃瓜群众对之多有意见,心生爱怜的爱宠物人士对之担忧有加,居心叵测的不法商贩对之痛下狠手……

无论如何,动物本身并无对错,与人类一道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它们,理应拥有存活于世间的权利。如果现代化的步伐改变了土地原本的风貌,并对动物的生活产生影响,那么我们更应投入精力去改善动物的生存状态。

收容与医护并举

背景情况

随着广大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对生活品位的追求,家养宠物/伴侣动物(以犬、猫、观赏鸟为主)成为一种时尚甚或成为饲养家庭的特殊成员,多数主人还给其饲养宠物起了好听或朗朗上口的中英文名字;也有中老年市民虽然自己不养猫、但又很喜欢猫,每天定时给走街串巷、走家串户的放养、流浪猫(公园猫、单位猫、医院猫、学校校猫甚至班猫、幼儿园园猫)投食。因此这些放养、流浪猫多数在这些场所变成了“定居者”,而且繁衍、数量不断增多。尽管有些长相好看的猫被喜欢猫的市民带到自家收养,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数量的恶性增长,但是全市放养、流浪猫的数量还是相当可观。这与流浪犬治理不同,在流浪犬治理问题上,我们已经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全国性法规依据,本市还结合实际,制定《上海市动物防疫条例》以及《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严格约束,加之社会力量举办的上海流浪犬收容所,因此我市中心城区很少见到流浪犬(但是有些街道,尤其是郊区流浪、放养犬不少)。家养猫既不办证登记、对疫苗接种也采取饲养主人自愿原则,因此确切数量无法估计,放养、流浪猫的数量更是无法统计。猫是一种比较温顺体格较小、不太认生(这一点不同于犬十分忠诚于主人,因此素有“一家狗、百家猫”之说)、具有一定生活范围习性的动物。猫在春秋两季集中繁殖、一年中多次发情,相信广大市民在夜深人静的住宅小区对周期性母猫的“叫春”声并不陌生。总之,由于上述诸多原因,全市的放养、流浪犬、猫数量相当可观。

问题及分析

分布、游走在全市公园、生活垃圾站、医院、学校、幼儿园等的数量惊人的放养、流浪,由于与中老年女性市民、年轻妈妈、中小学女生、幼儿园小朋友密切接触多,放养、流浪猫的健康状况关乎市民的健康。如何像发达国家的广场鸽、上海多数公园水池中的金鲤鱼、黑天鹅一样,广大市民在公共场所能够看到、触摸到这些为公园平添生机的“特殊公民”,又不让这些放养、流浪猫成为潜在人兽共患传染病的传播者,需要从这些放养、流浪猫的基本特征上入手。因为猫是一种偏食肉性的杂食类动物(大家都知道猫的最爱是鱼,现在猫不大辛辛苦苦地去抓老鼠了)。有些猫已经“进化”到可以和犬“和平”相处了。对养犬在法律层面严格管理,主要原因是犬会咬人、致人谈病色变的狂犬病,但是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猫会用爪子抓伤人、一样传染疾病,而且还可得猫艾滋病,尽管“猫艾滋病”病毒是否感染活的灵长类动物(包括人)还不清楚。总之,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考虑,必须采取切实措施预防猫给人传染疾病。








为了减少、乃至杜绝犬、猫源性传染疾病的风险,加强放养、流浪犬猫管理势在必行,此建议:

1.控制放养、流浪猫数量:市区财政给予一些专项财政支持,两级兽医主管部门通过市区公园、生活垃圾站、医院、学校、幼儿园排摸放养、流浪猫的大概总体数量,对部分成年放养、流浪猫做绝育手术、并打耳标签进行标记。

2.市区两级兽医主管部门建立官方猫的疾病检测、监测点,对新生流浪猫幼仔按通行猫的免疫程序进行多联苗免疫接种。

3.建立官方猫收容所(也可在犬收容所增设收容流浪猫的设施),对自然死亡、意外死亡(交通事故致死)猫的统一尸体处理站。

4.在公园、中小学校、幼儿园、居民小区开展普及预防犬猫疾病、防范被犬咬伤、被猫抓伤的应急对策以及犬猫饲养户依法养犬、文明养犬、养猫等宠物的宣传教育,以免这种饲养犬猫等宠物的时尚生活方式变成一个公共卫生、健康安全隐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311f1247d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