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古诗词感受文化魅力—《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谈

2022-08-02 06:11: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品读古诗词感受文化魅力—《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谈》,欢迎阅读!
芙蓉楼,品读,古诗词,感受,魅力

品读古诗词感受文化魅力—《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谈

作者:王静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第4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生从小就应沉浸在诗词的海洋里。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诵读古诗词兴趣并不大。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古诗词创作于遥远的古代,让学生有距离感,导致学生理解古诗词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有些古诗词所含意义超越了学生年龄的认知水平。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古诗词而且学得扎实有效呢?现以《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为例谈谈我的教学方法。

一、了解诗人,拉近距离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王昌龄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课堂上,我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成果,大家兴致盎然。有的说:“王昌龄是唐朝人,又称王江宁。”有的说“王昌龄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有的说:“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天宝元年,王昌龄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我也适时补充道:“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可见友谊深厚。”

就这样在交流互动中,学生了解到诗人的情况及写作背景,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二、抓住诗题,理解诗意

许多古诗的诗题即“题眼”。教学《芙蓉楼送辛渐》时,我先让学生大声齐读三遍诗题,学生很快找到诗眼“送”,既然是为老朋友送行,那“依依不舍”“惆怅”就是情感的主旋律了。

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诗人与朋友的深厚情谊,我用多媒体出示地图:芙蓉楼所在地润州以及当时王昌龄所任职的地方江宁。学生按比例尺放大计算,知道两地相距很远。为了送朋友,他特意赶来,可见友情之深厚。

三、反复诵读,读出诗韵

在教学《芙蓉楼送辛渐》时,我始终让“读”贯串课堂始终。进入阅读环节,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诗,力争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我借鉴王崧舟老师的诗词教学方法,先根据七言古诗“四三”停顿方式来合作读诗,我读“寒雨连江”学生接读“夜入吴”……读完全诗后,再调过来让学生先读前四字,我接后三字,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我还用多媒体播放优雅的古筝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进行范读指导。学生兴致盎然地模仿着,诗的韵律之美就在学生的诵读声中流淌,在课堂上回荡。

四、放飞想象,感受画面

在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诗的韵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感受离别之情。

我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语句,充分展开想象。有的学生想象出“寒雨连江”的画面:傍晚时分,雨下得很大,江面烟雨迷蒙,一切都被笼罩在雨雾之中了,仿佛听到了雨落敲打船舷之声;


有的想象诗人“清晨送客”的画面:仿佛在雨中听到了诗人对友人倾诉心声,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的情况,你就说我的心就像装在玉壶里的冰那样纯洁;还有的学生仿佛看到了“楚山孤对图”:诗人送走好友之后,只剩下孤零零的楚山与他相对,更能感受到诗人的惆怅之情。

通过想象,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古诗的画面之美,还感受到诗人的离别情怀。

五、 巧妙拓展,体会意境

教学《芙蓉楼送辛渐》中“寒雨”一句诗,我适时拓展描写雨的诗,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等。通过拓展,学生对这首诗的“借景抒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学“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时,我适时拓展:一般的送别诗是捎去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岑参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王昌龄是受人诽谤、受到排挤之后,对亲人表白他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剔透、冰清玉洁。通过拓展,学生更能体会到诗人因受到排挤而内心苦闷,急于向亲人表白心志的复杂情感。

这首古诗学完了,学生仍意犹未尽,陶醉在古诗的韵律美、画面美、意境美之中,深深地感受到古诗散发出的人文魅力。

(作者单位: 安徽五河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33fd716f9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