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意志

2022-09-14 04:1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化的意志》,欢迎阅读!
意志,文化

文化的意志

透视当今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国家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文化属性的产物。尤其是传统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呢?它的声音很遥远,也很亲近;很清晰,也很模糊.是啊,当它穿越五千年的时空在耳边回荡的时候,我们知道它的主旋律和关键词吗?我们能说清楚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吗?

有点难。

为什么难呢?只缘身在此山中!

但是我们却能从《诗经》中听到悠悠古韵,从《庄子》中感悟到大道逍遥,从《唐诗》中体味到朗朗上口;从秦砖汉瓦中领略岁月沧桑,从管弦丝竹中感受空灵悠扬,从书法篆刻中品味遒劲潇洒。它就是一种无法捉摸的飘渺存在,却又无声无息的渗透在时空的每一个维度,润物细无声。但是,传统文化却是有意志的。

是的,传统文化是有意志的。它的跳动就是时代的脉搏,它的音符就是社会的旋律,它的每一次跌宕起伏都是王朝、国家的兴衰荣辱。在很大程度上,文化引领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文化就是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从周朝的礼乐文化、制度文化,到秦朝集权统治思想,再到成为中华民族的“龙凤文化”乃至后来的唐朝诗文化、佛教文化、宋代词文化、书院文化、明清小说。这些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每个时代的标签和代名词并且已经与时代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提起某个时代必定会在你的头脑中闪现出特定时期文化的影子。谈唐必谈唐诗,提宋必提宋词,说明清必会说起明清小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说文化就是时代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和外在表象。王朝的兴替其实就是文化的更迭,社会的进步其实就是文化的发展。与其说是人类推动社会的发展,不如说是文化主导历史的轨迹。

放眼整个人类进步史,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史。这其中有无数的文化文明争相斗艳:两河文明、玛雅文明、波斯文明,包括四大文明古国,这其中每一个文化都在特定的时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它们每一个都在历史的风尘中或湮灭或断代。唯有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风霜雨火的洗礼依旧熠熠生辉,掷地有声。中华文化是唯一一个不断代的文化。虽然没有中断,却有衰减,也有变异。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开阔。在安史之乱后画风突变。时代风气由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文化在跌跌荡荡,起起伏伏。这其中既有一蹶不振,也有峰回路转,更有欣欣向荣。文化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起伏中传递着火种,点燃了新时代的火炬。

为什么中华传统文化在这种不断地跌宕起伏中却没有湮灭在历史的风尘中?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种唯有我们硕果仅存?同是世界文明,罗马黯然神伤,中华源远流长。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奇迹,一种属于炎黄子孙的奇迹,但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传统文化历数千年变化与磨砺至今仍经久不衰,关键在于他的兼容并蓄的胸襟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它是有张力的,有韧性的。从夏商周,到元明清再到近现代,我们不可避免的会与其他文化碰撞,会在不同的时期产生新的文化,它在发展,甚至整容。但既没有代沟,更没有空白。某些最重要最根


本的东西,不但老早就有,而且基本不变。家国一体,夏就是;祖宗崇拜,商就有;宗法制度,从西周延续到明清甚至民国;语言文字,生活习惯,人际关系,文化心理,要么始终如一,要么万变不离其宗。而且不管是谁,只要属于这个文化,哪怕漂洋过海,背井离乡也仍是炎黄子孙,到头来挂念的还是认祖归宗,心里头澎湃的还是“中华的声音”。这种有粘性的东西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并且紧紧地跟随着我们,同化吸收外来文化并汲取养料,滋养自身,这便是它长久以来能与世长存的根本原因。

我们说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能够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构建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一直影响着个人的思考及行为方式。它也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文化的兴替决定了国家的兴衰。

传统文化成为了我们的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系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世界、对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它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一条特殊纽带,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诚然,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让民族文化生命得以延续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国家兴衰皆以文化意志为转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39c806dd0d233d4b14e69e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