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内科学的方法

2023-01-06 09:5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习中医内科学的方法》,欢迎阅读!
内科学,中医,方法,学习

学习中医内科学的方法

中医内科学为临床大科,是临床各科的基础,所以学好内科学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学好,现作如下介绍

1.“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此为医界之谚语。王叔和为西晋医家,著有《脉经》并整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使之问世,他是一位中医理论著述家。这里谈的是,学习王叔和的理论固然重要,但最后要落实在临床实际。此话主要对中医内科而言。因为中医内科为中医大科,古代医生凡以医为业者,皆以内科为主,兼其它小科,如儿、妇、外科等。当今一般综合性医院所设的中医科,实际上亦是以看内科病为主的临床科,所以学习内科学,首要是临证,多与患者接触,才能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因此,在学习中医内科学期间可以一边学习,一边为老师抄方,此谓教学实习,以了解一般老师的临证方法; 学完中医内科学之后,可安排3~6个月的生产实习,跟随内 科医生一边临证一边学习,待全部中医课程学完之后的实习,

称为毕业实习,若今后从事内科的,当以中医内科为主,一边临证,一边试诊,最后独立处方。因此,学习中医内科学,要重视临床应用,强调理论应用于实践。

2.“能修表者,必能修钟。此是医界的一种比喻,意思是:能诊疗妇科病的,亦一定能诊疗内科病。因为有人认为,诊疗妇科病比内科病复杂、精细,犹如修表;诊疗内科病相对于妇科病就较普遍、大道,犹如修钟。由此,说明学习中医内科学的同时,必须学习中医妇科学在临证中,妇、内科亦常并见,而许多女性内科病常伴随着妇科病,许多妇科病亦多兼内科病所以学习内科者,需懂妇科。这是中医内科学学习的方法之

3.“能开哑科,亦能开内科。明代张景岳有言小儿之病古人谓之哑科,以其言语不能通,病情不易测故曰: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说明治小儿病之难,所以要开设好内科,得先懂得儿科的诊疗。同时,也说明内科医生,要会诊疗小儿科疾病,能诊疗好小儿疾病,同样就能诊疗好中医内科病,尤其妇人、老年人许多病与儿科有着密切关系,而往往在内科中诊治,所以学习内科学,必须懂得儿科学,即由难转易。

4.熟悉药物,记住方歌。临证应用主要是方药,这是基本功的体现。老师在辨证之后,就提出论治方法,报出某方、某药,你得信手拈来,左右逢源,毫不含糊地写在处方上。否则,果若木鸡,抓耳挠腮,出现窘态,所以在学习内科学时必须重温方药,熟记背诵,因为这是临证最实在的东西。

5.熟悉老师用药,注意药对收集。在跟随老师应诊,主要是学习老师用药经验,由于地域、时间、师授等的不同,要学习老师的经验,最好办法是注意其用药的药对,如有的报出药味

一般二味同用,如当归、茯苓,甘菊、杞子,柴胡、黄芩,亦有三味同用,如党参、当归、甘草,杏仁、苡仁、蔻仁,这就是经验。现在有许多药对专著问世,这就是名医经验总结,如《施今墨临证药对》之类。因此,学习内科学,就得收集老师药对,以总结前辈经验,来充实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3a1a44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