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记忆》阅读训练及答案

2023-02-13 01:3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冬天的记忆》阅读训练及答案》,欢迎阅读!
冬天,答案,训练,记忆,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8题。

冬天的记忆

①“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二日”。现在已到年终岁尾,随着冬至临门,下雪、降温,冬天的气候肆虐着人们。早晨的气温已经接近零下十度,地上的雪没有化,已经结成了冰;走起路来很滑,一不小心还会溜倒跌伤。冷、冰、冻成为当下气候的特色。这气候又一次验证了谚语的正确。以大雪为标志,冬天开始发威,一个“冷”字会陪伴人们走进严寒。看着前几天未化的雪、结起的冰,小时候冬天的记忆又从心底泛起,隔着时空的季节相望,寒冷又找到了寒冷,更有那涌动的亲情。

②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那时的冬天比现在寒冷,最严寒的时候气温要达到零下十几度,记得那时的雪下得很厚,白茫茫的一片雪盖住了麦苗,覆盖屋面、山坡,一时难以融化。屋椽上的冰柱长短参差不齐,长的要达一米多。我和小伙伴一起嬉戏,用手够到的就直接掰下,够不到就用棍子打下,掰一块冰就往嘴里填,像现在吃冰糕一样吃起来。大人看见要批评,主要怕凉着,肚子疼。家庭御寒就是在屋里生个炉子,哪有现在的暖气一说。炉子垒好后,里外是用黄泥抹起来,炉子里面的黄泥还要多掺一些麦穰抹齐,外面的也就是炉台少放麦穰,用水抹光滑。炉圈是大、中、小三个套在一起,要把大的炉圈固定在炉口;中的和小的是移动的,可根据用火的情况,随时拿开或盖上。还要另外配备一个炉钩子,就是盖上与揭开炉盖时用的。那时用的还是泥瓷烟囱,一节一节的要扣起来,一直顺到窗户的外面,烟囱口上还要套上一个弯脖,怕刮风使烟倒灌。烟囱的接头处要用泥抹严,要不,出烟不顺畅时接头处往外冒烟,弄得屋里会很呛。屋里的门、前后墙的窗户,用白色的毛头纸糊起来,一边还留下一个可以卷上卷下的小口,屋里屋外可以通气。

③那时家里的水缸放在屋的外间,到了“三九”严寒日,水缸里的水也上冻了。舀水做饭的时候,得先用水瓢把上面的这一层冰捣开,才能顺畅地舀满水。我与大妹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里外间的房子,我们住在里间。生火、看炉子,都是奶奶代劳。她老人家早上早早地就起床,生火、烧水、做饭。我们两个还在梦乡。有时早上醒了,因天气冷,也不想起,躺在被窝里,听到外面的北风嗖嗖地刮着,窗户上糊的毛头纸被刮的一会儿鼓到外面,一会儿鼓到里面,有缝隙的地方还发出吱吱的响声,像一个人在吹口哨。这时,往往看到爷爷已经从附近的煤矿倒出的炉渣中捡回了一筐乏炭。他的嘴里吐着热气,头上戴着一个能遮住耳朵的棉帽。那时小孩穿的棉裤、棉袄,是直接上身的,奶奶怕凉着我们,在起床穿衣服时,她老人家把我们的棉裤、棉袄里子朝外,放到火上烤烤。烤热了,才让我们穿上。并把烧好的热水倒在脸盆里,让我们洗脸。

④一天里吃饭的时候,是火最旺的时候。奶奶把菜做好后,开始用旺火烤煎饼。拿过放在外屋冰凉的煎饼,一个个放在火上烤,烤出一排排的麻点,黄黄的。奶奶娴熟地烤着正面,再反过来烤另一面,等到烤均匀了,煎饼也就热了,泛起一阵玉米的芳香,刚好吃。这时奶奶再把烤好的煎饼一个个叠起来,递到我们的手里,让小孩大人先吃,她老人家最后一个吃。当时对这些沾满亲情的沐浴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只是被一个玩心主导。现在想来,这些带有时代印记的点点滴滴,看火、做饭、烤煎饼、捡炉渣、烤衣服,烧水,是家务、是亲情、是付出与呵护,是人生亲情链条中丰厚、温馨的一环,更是老人的一种风范与传承。

⑤凡人俗事,我们都行走于凡尘间。往事已过,冬日在人世间重复着,没有变的还是一个“冷”字,可生命历程中这些充满亲情、微小的光芒依然滋润着我的心田,并时常萦绕在我的脑际。印记中的物件虽都成为历史,可往事却仿佛历历在目,可想而知,老人们不知要付出多少辛劳,才能为他们的儿孙取得温暖、做出可口的饭菜。是老人的担当、吃苦、忘我,才赢得了儿孙生活的幸福。这血脉的情令人无法忘记,今天依然在冬日里闪耀。

(有删改)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谚语大多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文中的“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二日”,就是一条关于大雪节气的谚语,自此之后,天气会更加寒冷。

B. 作者小时候的生活“沾满亲情的沐浴”但那时作者只是被一个玩心主导,无暇去体会这一切,现在想起来内心充满了歉疚与悔恨。

C. 文章通过多处生活细节描写,展现了爷爷奶奶对孩子们的疼爱,但比较而言,奶奶的形象塑造的更为真切,也更加丰满。

D. 文章结尾作者感悟到“这血脉的情令人无法忘记,今天依然在冬日里闪耀”既强化了文章主题,又照应了文章开头。

E. 本文用优美凝练的语言,瑰丽绚烂的想象,再现小时候严寒来临时那多姿多彩的冬日生活,描写生动逼真,叙事蕴含真情。

17. 文章第②段,作者用大量笔墨,详细描写了家里的炉火、烟囱、门窗,有何用意?6分)

18.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笔下的“奶奶”具有怎样的“老人的一种风范与传承”6分)

参考答案:

16. BE 4分)

17 ①炉火能取暖,通过对炉子和炉火的细节描写,烘托出儿时冬日的寒冷;②炉火、烟囱、门窗很简陋,反映出儿时家里条件不算好,御寒能力有限;③为下文奶奶为我们生炉火御寒作铺垫,表现出她对孩子们的疼爱,突出了亲情的主题。6分)

18 ①奶奶具有农村妇女的吃苦耐劳、勤劳持家的品质,为孩子们做出可口的饭菜;②奶奶拥有老人的担当,照顾孩子,为儿孙取暖;③奶奶关爱下一代,给儿孙留下担当、吃苦、忘我的印象,才赢得了儿孙生活的幸福。这血脉的情令人无法忘记。6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3a9bca586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