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

2022-04-28 14:31: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疯子,天才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

为了完成这篇读后感,今天又把这本书囫囵的重读了一遍。因为战线拉的有点长,导致前些天(119号)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忘记了之前的一些内容。

其实早就想读这本书了,因为有朋友推荐,自己喜欢的一个明星也在推荐,然后听到书名也觉得很有意思。在校期间曾多次想在图书馆借阅此书,却每每被人捷足先登。后来毕业了,终于想着自己买书了,说来这本书和《解忧杂货店》是我第一次为自己买的课外读物。2017515日收到这本书,到今天才来写这篇读后感,说实话,我也为自己的拖延症或者说是“不定性”抑或“不定时的心血来潮”感到头疼......好,那么以下进入真正的后感:

初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仅仅前三篇我就被惊得不行,就觉得“哇,太神奇了!这些人真的是精神病人吗?其实到现在我都在想:这些人真的是精神病人吗?当然,书里面的有些患者情况是能够让读者辨识出来他们是有精神上的问题,但是同时他们又都是非常聪明的!怎么说呢,我就知道自己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且不说以我的水平,到最后也就是能理解表面上的一些意思,就是后来再看了第二遍,我也记不住到底有哪些话我可以原封不动的记忆下来的。

“精神病患者的思想过于极端化”“很多精神病患者是很聪明的,只是他们的聪明不能被世人所理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异于常人”“精神病患者,乃至正常的人(实际上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精神病,只是有些影响到社会、影响到他人的症状就会被看作精神病,他一些无伤大雅的就算作正常人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更感受:孤独”......

我已经打算放弃对书中的具体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或是记忆了,所以在第二遍回顾此书内容的时候,我一直在告诉(好像也是嘲笑)自己:我可能“永远”没有成为精神病人的潜质。一是可能我对自己太好了,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我就不愿意去多想了,我不像作者那样刨根问底,所以,看完这本书,也许某些章节作者还会害怕读者会不会想太多,以至于怎么怎么样,我不会的,因为我虽然可能也会想一下,但我不会“钻进去”;第二个原因,说真的,我很惭愧,不是因为我不愿意想太多,而是因为我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允许我想太多。书中作者与某位受访者的对话提到:思维不是无限的,它受知识量的的限制(这是被访者的观点,作者起先的观点是思维是无限的)。我仔细思考了一下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我所能想象到的一切,都是在我的认知基础之上(感觉我现在都不敢随便用名词了:认知和知识肯定是不划等号的......。某些事情,我不愿意想太多,是因为我不能够想太多了,我的知识到了尽头,我要是想思考的更多,我只能去翻阅更多的书籍,来填补我知识上的空缺,就像作者那样,跟患者谈到量子物理学,他不懂,他就去上课,就去看书查阅资料,去请教朋


......,然后他变得更加博学,去探讨更深入的问题......(没错,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这样的,我也必须要增强自己“学到老活到老”“不懂就学”的专研精神!感觉我在跑偏......)

我已经不知道要怎么将这篇读后感写下去了,感觉知识储备又到了一个临界点,我不愿动脑筋去想书中有哪些问题,有哪些经典语录,我甚至不愿在去翻书摘抄一些下来,因为我知道我不知道自己想要摘抄的语句在哪......(整段垮掉......)

作者说,哲学家和疯子的区别在于,前者停留在“想”上,而后者去做了;某一位患者说,所有的问题到最后都归结到是哲学上来了;还有患者说,哲学根本不存在,只是人类用来安慰自己来解释一些不能解释的问题罢了;作者的一位精神病医师朋友说,宗教也好,仰也罢,在面对某些解不开的疑惑时,寻找一个自己的依靠,作为问题的解释......作者的做法是“朝生暮死”:早上出生,夜晚死去,每天都是新生的自己。面对这么多的患者,不是没有压力,而是“取精华弃糟粕”,思想上的重生与成长。

还是那个问题:是精神病人吗?是天才?还是疯子?天才和疯子的界限到底在哪?天才的想法很天才,闻所未闻!疯子的想法很疯狂,闻所未闻!

问:看完这本书,我学到了什么?

答: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学会要看待问题的本质;多读书,多提问,多学习;探索与追寻的同时,懂的适可而止...(另提一句,书中一位有着“永生转世记忆”的阐述者,没错,是阐述者,他主动找到作者述说自己的情况,不是想判断自己是否疯了,是孤独,想要找到有着和自己一样经历的“转世人”。他实际上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北京黄金地段的写字楼有自己的公司,别人会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说是“隐忍、低调”

我一直觉得,这本书中,任意的一个访谈,都能制作成一部科幻或是惊悚类的电影!

Daisy Ding

2017111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3bf675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