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鲁迅

2022-08-10 06:08:5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眼中的鲁迅》,欢迎阅读!
鲁迅,眼中

我眼中的鲁迅

鲁迅,对于大部分人都不是陌生的字眼,也许你不熟悉但不会没有听过。大部分人眼中,鲁迅是一个忧国忧民,平易近人、豁然开朗、关心热爱劳动人民,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他在人们的心中是那么的高大。的确,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但我这里要讲述的是他另一面的人生。

我们读过《风筝》。它批判了封建思想对人的虐杀;我们也读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它批驳了国民党统治政客及其御用文人。然而这些,都是老师告诉我们的,他写的太含蓄了,以至于我们很难看到他的内心。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时的鲁迅在为国民党工作,他的心却向着共产党,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愤怒。一个靠写作吃饭的人,不能直抒胸怀,不能豪放自如;只能含蓄地倦缩在自己内心的一小块世界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李白都可以“仰天大笑”,文天祥都可叹“留取丹心照汗青”。而鲁迅只能在一旁默默地写让人难以看透的,为“正人君子”类人深恶痛绝的文字。

鲁迅的文章是这样,那他的思想呢?在《雪》中,他表示希望通过战斗创造春天一般的美好理想,在《故乡》中,他盼望人们怀着希望奋斗,迎来新生活。这是一个个多么美好的理想,然而它都从未实现,至少是在鲁迅生活的年代从未实现,直到他去世,国家也并未因他的理想而改变多少。鲁迅不是在空想,他也为之奋斗了。可是现实就是这样地残酷,硬生生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插了一把刀,把希望变成了绝望。鲁迅没有放弃,他一直奋斗着奋斗着,终于,他流传下来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人。我们现在的生活也可以算地上是“春天般的美好”,然而鲁迅却再也看不到这一切,再也无法感受自己奋斗带来的成果,他只能在黄土之下继续里想着新的生活。

《狂人日记》中,知识分子、农民、妇女、小市民,这些人构成了冷漠的国民性的批判。他们与社会的矛盾、与他人的矛盾以及与自我的矛盾,在鲁迅笔下刻画的悲剧中,都上升为与整个时代社会的矛盾。鲁迅先生的文章里讲诉了社会的悲剧性,他自己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鲁迅先生小说的悲剧性不是偶然塑造的,而是鲁迅先生刻意去塑


造了一批悲剧人物的悲剧遭遇。这些人物,不是英雄式的悲剧,而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发生的普普通通的事。正是这普普通通的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广大的落后的国民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深刻地刻画了当时国民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他笔下的人物都能引起我们的同情与怜悯。他们想改变自己的身份与地位,要求打破自己的不幸,“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他们的结局都是悲惨的,或者自杀被杀,或者遭遇不幸,整个悲剧都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先生小说的悲剧性的人物,代表了鲁迅先生自己对国民性的冷静思考,其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可以说鲁迅先生的小说大多都是以这种悲剧性方式来阐释病态社会,思考社会人生,揭示国民的劣根性,借以警醒国人的。正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悲剧的时代,一个拥有悲剧思想的悲剧人写出了悲剧的作品,也许就是他的人生吧。



(物流管理专业 港口102 金峥嵘 学号:1040810032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3e5140314791711cd79170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