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雨暗初疑夜-详解

2022-07-16 16:0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南歌子-雨暗初疑夜-详解》,欢迎阅读!
歌子,详解

南歌子 苏轼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读法:

南歌子这个词牌的正体是单调,23字。五句,三平韵,有6种变体。这首词是变体,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苏轼用此调作词十七首,内容涉及游赏、湖景、寓意、谐谑、赠酬、节令、感旧、抒情,于此可见,此调适应范围极广。上下段结句为九字句,须一气连贯。当然,末三字前也可以是顿号。 注释:

1)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2)雨暗:指阴雨时天色昏暗。

3)斜照著山:斜照,夕阳,斜阳。著(zhuó)同“着”,附着,紧挨。 4)细草:尚未长成的草。软沙:细沙。 5)卯酒:早晨所饮的酒。 译文:

下雨了,天色暗了下来,一开始怀疑是夜色降临。雨过后,风转了向,忽然向人们报告天已放晴的好消息。天空飘着淡淡的云彩,殷红的夕阳挂在山峰上,显得一片明朗。一丛丛小草、柔软的沙地、溪边的山路,轻捷的马蹄。

早上从酒中醒来,却还感到疲困,还得马不停蹄,而不能歇息下来做个美梦。虽然身在蓝桥,但是哪里找得到梦中情人,只有多情的流水陪伴着人行走。 赏析:

包括这首词在内,《东坡乐府》里有三首韵字相同、内容相近而且互相连属的《南歌子》,显然是同题之作。苏轼由徐州转守湖州(今属浙江),是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的事,到任不久,同年七月底,就发生了“乌台诗案”,苏轼随即被捕入狱。这样,苏轼到湖州是那年三月奉命,四月到任,《南歌子》应当是赴任途中所作。那时,苏轼自己并不知道即将发生诗案,直到七月七日,他还在湖州从容地曝晒图书字画,怀念那年新故的表兄文同,写了那篇著名的《筼筜(yún dāng谷偃竹记》

“雨暗初疑夜”这首词,写的是作者行路途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宦海漂泊的生活经历中的一个片断。苏轼那次调职赴任,自徐州往南京(商丘),再向东南方进发,过淮、泗,经金山、惠山、垂虹桥等胜迹,沿途旧地重游,多逢故人,不免相与感慨。在金山寺赠宝觉长老诗,有“稽首愿师怜久客,直将归路指茫茫”之句,可见作者当时心境。

这首词,则从轻松处着笔,聊发联想,叹人生之不得成仙而归去。开头所写晴雨变化,当是江南三月之实情。由于夜来阴雨连绵,时辰到了,不见天明,仍疑是夜;待到一阵春风把阴云吹散,迎来的已是晴朗天气。“淡云斜照著山明”,写的是晨景,并非暮景。初升朝日,其光亦斜,也是先把山头照得明亮。既是晴天,便可继续上路了。接下来,便是“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长句。这一句写得清新轻快的是春朝雨后乘马行于溪边路上的情味。苏轼喜作此等语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浣溪沙·蕲水清泉寺》,都与这二句非常近似,可以合到一起看。

下片着重写裴航遇云英,双双成仙的传奇故事,却从“卯酒醒还困”一句引发出来。卯酒,早晨卯时饮下的酒,也就是苏轼曾戏称为“浇书”之“晨饮”(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当然,苏轼把早晨饮酒称为“浇书”,则婉转而幽默的表达出知识分子不得志时,惆怅但又不放弃理想、希望的心态。卯时是指早上5点到7点,按照中医的说法是大肠经运行的时段,这个时候人们刚刚起床,人体需要排泄,身体内的血液开始正常流通调节,人体血压也是最不稳定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喝酒就会上头,使血液流通紊乱,不仅影响精神状态而且对身体伤害很大。整个一天都会精神不振。所以,有句俗话说“莫吃卯时酒,昏昏醉到酉。”就是说人们不要在早晨5点到7点的时候喝酒。


“酉”就是傍晚5点到7点。

这句中说所谓“醒还困”,既说酒未全醒,也说夜来睡眠未足,于是很自然地,单调而有节奏的踢踢踏踏的马蹄声,就引起神仙故事的联想来了。关于蓝桥,唐人裴铏《传奇》中有一篇《裴航》记载,唐朝长庆年间有个秀才裴航,科举落第后在湖北游玩,拜见故旧友人崔相国。崔相国赠钱二十万,并且带着他回京。崔相国雇了一艘大船,同船上载有樊夫人,国色天香。裴航就看上了樊夫人,但无缘洽谈,于是就贿赂樊夫人的侍女袅烟,让她把自己做的一首诗送给樊夫人,“同为胡越犹怀想,况遇天仙隔锦屏。倘若玉京朝会去,愿随鸾鹤入青云。”表达倾慕之意。樊夫人回诗说:“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然后就离开了。裴航不解其意。之后某一天,裴航路经蓝桥驿,向路边茅草房中一位正在辑麻的老婆婆要水喝。老婆婆让孙女云英给他倒了一杯水。裴航看到姿容绝世的云英,便想娶她为妻。老婆婆要他用玉杵臼(chǔ jiù)将一粒玄霜灵丹捣一百天,然后给她服下,以求长寿。裴航答应了老婆婆的要求,并定下百日之限。裴航回去后,费尽周折终于在虢(guó)州(今河南灵宝县)一个药铺倾其所有买下了玉杵臼,然后长途步行到蓝桥,日夜捣药。月宫中的玉兔被裴航的坚贞所感动,每天都来悄悄帮他捣药,老婆婆也受到感动,终于答应了婚嫁之事。迎亲之日,樊夫人也来了,原来她是云英的姐姐。樊夫人在船上的回诗,就是在向他暗示这段姻缘。此后,裴航和云英美好的生活着,最后双双成仙升天。这个故事也常被叫做“蓝桥捣药”。“云英”则被当作意中人的代名词。此处意谓自己没有像裴航那样的好运气。

苏轼这首词中所谓的“仙村”,就是指蓝桥;所谓“梦不成”,是说神仙飘渺不可求,故有“何处觅云英”的感叹。最后,从幻想回到现实,为了找寻一点慰藉,作者觉得路边的溪水也还是有情的,它正鸣奏着潺潺的乐曲,伴随着自己,向前流淌着,这就是“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如果我们仔细品味的话,这首词的结尾一句“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与李煜笔下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在流水这一无情的客体中赋予主体的种种情思,读来意味深长,余韵不尽。欲成仙而不得,从梦境回到现实,空对流水惆怅不已,这正是词人孤寂、落寞、凄婉的心绪之写照。从词的意境中,可以看到佛老“静而达”的因子,而无“超然玄悟”的神秘色彩。虽有梦境与幻觉,但终归现实。

一首词,总要写出一点情趣才能惹人喜爱。苏轼这首《南歌子》的特点,在于写了他自己的联想,并且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神仙故事如何如何,现实生活又如何如何,尽管人们从中获得的感受并不相同,但都会觉得它是有点味道的。这恐怕就是这首词的情趣所在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3fae354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