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师心得体会

2023-05-02 13:31: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师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心得体会,自信心,培养,孩子,教师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师心得体会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要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从教育的角度讲,信任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是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重要条件。得到尊重是幼儿的一种心理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使幼儿意识到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是有价值、有能力的,他们才能积极地学习、探索和创造,从而获得自信心。反之,幼儿如果从成人那里得不到关注,感到自己被疏忽,他们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丧失自信。

因此,我们要尊重幼儿,信任幼儿,创立平等、民主的活动气氛,树立起“尊重幼儿,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他们取得的任何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爱孩子。爱是沟通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桥梁,是开启幼儿自信心的钥匙。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都愿意和教师交朋友。我们要把爱倾注给每一位幼儿,生活中像母亲;游戏时是同伴;困难前是导师。 幼儿正处于自信心形成和开展的过程,需要多鼓励、多表扬,以鼓励和强化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加以肯定,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鼓励也包括接纳孩子的失败与缺乏,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孩子的自信心才能日益增加。

善用鼓励,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人的心理很微妙,总是渴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的赞许,只要受到赞许,便会内心兴奋并形成一股力量推动他发挥出不平常的能量。而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成人的评价,只要成人认为他行,孩子就会产生自信。活动中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鼓励幼儿:


1、用语言进展评价、鼓励。如:“真棒!”、“很好”、“继续”。教师适当的语言鼓励,能使孩子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

2、用肢体语言(包括表情、动作、手势、眼神等行为)进展鼓励。如摸摸孩子的头、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或动作都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不错的让孩子敢表现、会表现。有的孩子由于生活及交往圈子的狭小,他们胆小、害羞,更不能大方地表现自己。因此,我们应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开阔孩子的眼界,开展孩子的交往、表现能力,尊重珍惜孩子的第一次自我表现时机,帮助孩子树立起自我表现的信心,使他们敢表现、会表现。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但凡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但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但现实生活中重智力轻个性品质的现象仞然十分严重。大多数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很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困难不知所措,遇到挫折灰心丧气。进而慢慢丧失了自信心。

因此,我们应赋予孩子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承当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为孩子提供自立及施展才能的时机,让幼儿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逐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和自理能力。让孩子们在自立中锻炼,逐步学会生活生存、学会自理、学会做人。这将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使他们终身受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433b67998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