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身于现代生活的传统文化

2022-03-19 03:15: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容身于现代生活的传统文化》,欢迎阅读!
容身,传统文化,现代,生活

容身与现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曹世琳

09 语文教育 1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 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 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 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 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关键字: 传统文化 现代社会 发展 融合

一、传统文化及其优缺点

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认证,是维系国家和民族团结的精 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零距离和创造力的重要 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他是封建思想,纲常伦理和等级尊 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自然不利于现代生活的进步。那么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现 代生活到底又怎 样的 影响 呢?我们又 应该 用怎样的态度来 对待 它?是传承还是 摒弃 关于传统文化的优缺点:

(一)传统文化的优点

1 中国文化一直是积极入世的,如儒家其主流是经世致用,兴邦治国的,教化民俗, 都是要求将内在思想外化为积极的事情。

2 强烈的到的色彩,与宗法血缘联系在一起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谐人际关系。

3 顽强的再生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生生不息活力贯穿于历史活动中。 4 注重“中和”的思想——中庸之道,对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 传统文话的缺点

1 重道德而轻事功,在德智关系上,儒家认为,人格远远要比知识重要。在义利关系 上,虽然也有

“义以生利 ”的说法,但 “何必曰利 ”的观念却是长期深植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的心灵之中。

2 尚“义理”而鄙“艺器”中国的科学研究常常得不到鼓励,因而缺乏理论与逻辑, 很难形成科学理。

3 尊圣贤而轻个性,在文化方面,过分考究古人使学术得不到突破发展。 传统文化有它自身的优缺

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其糟粕,求其精华的继承和发扬, 不能一味的追求时髦新潮哈别国文化,而忘却这些历史留个我们的巨大财富。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 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 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 换和发展, 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 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例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过节的特定习俗则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春节的习 俗有扫尘(“腊


月二十四,弹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禹时代就有 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含义,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 新的祈求。)贴春联(这是为了增加节日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提高。)贴窗花和贴“福”字(窗花不仅烘 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人们通常会在门上、墙壁上 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倒着贴预示这福到。)年画,守岁(除 夕守岁是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 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

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

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爆竹(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 千多年的历史,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拜年,发贺年卡。在吃食方面会吃年糕和饺子。

时至今日,春节的大多数习俗人们一直沿用,但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有很多传统的 文化已经被遗忘了,比如对扫尘、守岁的文化并不了解。还有许多传统的东西已经日渐消 失了,这其中虽然有时代进步、传统陈旧的因素,大部分是因为大家并不关注这些历史文 化,过于追求新的、时尚的文化元素,忽视传统文化而造成的。

三、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发展中的意义

(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整合价值

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社会成员之间的结合和凝聚是其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借 以凝聚的力量,既有经济利益的聚合力,又有种族血缘的亲和力,还有政治政权的控制力, 但最根本的还是传统文化所产生的文化整合力。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整合力量对现代生活 具有重大意义。

(二) 传统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 长的潜在因素与动力。

现代经济之树成长的土壤, 蕴含着促进中国经济增

1 由“忠”引申出来的爱国精神 。社会成员愿意为国家牺牲个人的利益,有利于政府 发挥主导

作用,实施宏观的经济政策;有助于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体现全局性、利益统 一性,减少外在经济现象,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发展。

2

中起着凝聚和传承

以“孝”为核心的家庭关系 。家庭在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活动

作用,家庭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保持高储蓄率,家庭成员勤劳、互爱互助。这些为经济增 长准备了必要的资金、人才和劳动力等要素。

3

理道德的基本准则

一性的团队意识和企业精神。

在忠孝的基础上,集体主义成为伦。从而有利于形成具有目标同

4

自强

强调刚健自强。 《象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自立意识和

不息的精神有利于激励和鼓舞社会成员发展经济、脱贫致富、自我奋斗、积极进取,不断 开拓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5 强调“厚德载物”。《周易大传》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种宽厚为 怀、虚怀若

谷、宽容大量的气度休现在今天,就是一方面善于竞争,另一方面善于联合, 广纳博采。




(三) 中国传统文化是塑造公民现代人格的精神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典型的“德性文化”,其最有继承价值的部分就是传统道德。传统道德 中的精华为社会主义新道德体系的建构提供资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原 料和营养。放眼世界、关心大局、以大局为重。

(四) 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观念的引导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考验,己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现代中国人要走向现 代生活,心须具备现代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中国传统文化至少有三点对树立健康文明的 现代生活观念有借鉴价值:一是积极的入世精神;二是务实的实用理性精神;三是乐感文 化精神。

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传统文化并不是复古,他与现代化并不矛盾,关于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 一是传统文化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生活;二是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因而现代生活 中仍存在着传统文化的一些因素;三是这种继承并不是一种复制,而是有所修改的接受与 发展;四是现代生活再创造着新的文化。即错位一一继承一一发展一一丰富。

到现在我们生活中仍然有大量传统文化的影子,虽然有了或大或小的变化。

比如上面提到的春节,还有我们现在过得元宵、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诗 经》、《汉乐

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 《宋词》、《元曲》、《明小说》、 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 《水 浒传》)《聊斋志异》等这些传统文学;京剧、昆剧、川剧、黄梅戏、越剧、花鼓戏、皮 影戏、木偶戏等传统戏剧;剪纸、风筝、刺绣、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 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等传统工艺;汉服、唐装、苗服、维服、绣花鞋、 虎头鞋、旗袍、斗笠等传统服饰;筝、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箜篌、胡琴等传统 乐器。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来说 更多的是一种骄傲,我们不能丢弃的精神财富,所以必须学习、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让 它以更好的、更完整的面貌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之中。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独树一帜,是世界文明中瑰丽宏伟的景致。然而,随 着现

代社会的发展,各种不同文化的冲击,各种不同思想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在中国现 代特殊的国情下,传统文化遭遇的问题不胜枚举。

在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如何正确处理外来文化对我们的冲击, 如何保护

和发展传统文化,不是条条框框的理论可以阐明的。以正确的思想主导实践,以实践结果 来完善

思想路线,科学利用传统文化,这将是一条十分漫长且充满挑战的道路。我们作为 新时代的大学生,更有责任完善和发展自己,承担起着义不容辞的重则。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文化管窥》

李军 河北大学出版社

2•《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的反思》 焦国成上海人民出版社 3《春节》

萧放徐明堂 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4565aea05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