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析-爱告状的孩子

2023-02-27 22:31: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学案例分析-爱告状的孩子》,欢迎阅读!
告状,案例分析,孩子,教学

教学案例分析:爱告状的孩子

案例描述: 区域游戏时,瑶瑶时不时地过来告状:"老师,他们建构区里的东西放得很乱很乱,我跟他们说都不听。";"老师,他们把甜品店的东西带到外面去了。";"老师老师,于泽瑞他抢我玩具。";50分钟内只见她跑进跑出好多回,时不时地听到她的大嗓门,结果自己都没玩到什么。餐前我和孩子们一起念儿歌,她又嚷起来:"老师老师,沈千景他不唱。";这一次我没有再附和她的话去提醒没唱歌的千景,而是冷静地对瑶瑶说:"瑶瑶,你提醒别人是好的,但是你这样会影响大家念儿歌。"; 饭后我把瑶瑶叫到了跟前:"瑶瑶,你是个爱帮助老师的好孩子,老师也知道你想让小朋友都改掉缺点,但是你跟老师说这些事情的时候要注意时间,不然会影响小朋友们上课的。有事你可以下课悄悄地告诉我,可以吗?";瑶瑶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分析策略: 其实告状是中班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我们大人看来可能有点像多管闲事,但对孩子来说却不是这样。他们希望受到老师、同伴的认可,为了让人关注,受人成认,所以他们会经常借由告状来寻求老师对他的关爱和认同,想要提高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因此,老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并引导幼儿正确表现自己。 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个阶段是儿童道德认识进一步开展的阶段,他们对是非、善恶行为准那么和社会道德标准有了认识。特别是中班幼儿他们能掌握一定的行为标准,善于观察关心周围的幼儿易向老师告状,希望老师能纠正同伴的错误行为。瑶瑶在跟老师告状的同时还潜藏着一个目的,即借此向老师说明自己已经记住老师的话了。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接纳孩子的这一行为,当"告状";是完全正当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主持正义,批评教育"告状";的幼儿,以树立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但是我们也应该引导幼儿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幼儿的告状都是些很小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出面解决,不利于幼儿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教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时机。 虽然不替孩子解决问题,但要保持支持及感兴趣的态度,让孩子独立思考、分析情况。如果他无法前进,请给予指导,不要给予答案。你一旦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你就不能对他的解决方法过分苛求。他一定会有些不太好的开头或者是处理某些情况不当,但是如果我们过分责怪他,他就会停止尝试。当孩子开始学习这些技能时,要多注意过程,而不要太注意结果。如果他处置问题的方向没错,但是事情没有想象中的成功,要赞赏他所采取的步骤,然后帮他检查出存在的问题,另外教师也要示范有弹性的问题解决策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4630a2d1b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