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自然地理)

2023-02-18 17:00: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实验2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自然地理)》,欢迎阅读!
自然地理,地理,教材,实验,中学

实验二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以“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为例”

实验材料:湘教版地理一(必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内容:

1、课标对本节教材的要求 2、地理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先将该节内容划分为若干教学因子;其次分析各教学因子的相互联系方式;第三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列、主从、递进、层次、因果等) 3、地理教材构成能力分析

地理能力是地理活动中的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能力实质上也就是地理学习能力。任何教学因子都具有发展学生相应的一项或多项地理能力的可能性,因为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就是在学习具体地理知识的活动中形成的。例如,学习中国行政区划这一教学因子,就可以发展学生使用地图的识图能力、记忆地名与空间位置的能力等等。然而,通常教学因子发展地理学习能力的这种功能往往被忽视掉,所以失去很多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机会。

教材如何通过内容的组织,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例:①通过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两分、两至如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示意图”,分析和解释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②可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对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地域类型进行调查研究(或分析农业资料),发现当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讨论交流成果。 4、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如“地球的运动”一节:①通过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②通过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养成从现象分析成因、探索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的观念,立辩证唯物主义运动馆、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5、教材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 6、地理教材的表述结构分析


叙述性课文分析

A分析叙述性课文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以及与教学过程的关系。 B 分析叙述性课文与教学过程的关系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先次序;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与活动性课文的组合。

活动性课文分析

A活动性课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B 与叙述性课文的关系 C 与教学过程的关系分析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与教学过程的关系:①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活动性课文的“活动”优化课堂结构;②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活动性课文的“活动”达成教与学的统一;③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活动性课文的“活动”突破难点;④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活动性课文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476a0f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1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