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柳永

2022-04-29 18:07: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声甘州 柳永》,欢迎阅读!
甘州,柳永,八声

灌南中专11级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教学案 主备人:张耀武 学生姓名: 编写日期:2013.2.27 实际教学日期:

八声甘州 柳永

教学目标

1、体会词中意象的抒情作用以及“从对方着笔”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词人登楼临远所抒发的羁旅思归的感情。 3、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难点

1、体味视野开阔、意境高远雄浑的词句以及“从对方落笔”的抒情角度。 2、理解诗歌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方法】赏析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5 学生背诵《雨霖霖》 二、新授 25' (一)引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投影示:

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人。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或青楼歌妓生活,特别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他还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柳词以铺叙见长,雅俗共赏。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三)题解 投影示: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唐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全词共有八小段音乐成,所以叫八声,属慢词。

(四)指导学生自学,初步疏通课文

1学生自由低声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并质疑。教师答疑。 补充注释 残照:夕阳 休:凋残

2、学生完成自学作业: 1)给下列字注音:

苒苒: 邈: 颙: 恁: 2)上阕写 ,下阕写 3、指名学生朗读,对朗读中存在的读音、停顿错误进行纠正。

4、指名学生逐字逐句译解全词,教师根据情况补充、更正,并出示投影明确。 (五)分析鉴赏

作品是如何通过描写萧条凄清秋景来抒发游子的羁旅思归之情的?

1、赏析“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这几句中有两个领字,分别领起下文,找找看,是哪两个字?你认为“清秋”前用一“洗”字有何妙处? 投影示:

词开头两句以一“ ”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秋江雨景,写出了清秋江天之寂寥;“秋”本来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却以为“秋”只有暮雨“洗”才能如此 ,使人感到生动真切。

所接三句以一“ ”字领起,具体写雨后暮景。以霜风、关河、残照之景,作气氛渲染,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

2、赏析“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此两句接写楼头所见,是怎样的顺序?“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有什么内涵? 投影示:

“是处……”写眼前物华衰落的 景。“红衰翠减”,更见一片萧飒,“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宕开一笔,推出所见长江 景。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二句表面看是写景,实则是景中寓情。以流水东逝比喻时间的流逝,寄寓了作者年华虚度、功名未就的痛苦。写流水无情,反托出词人的痛苦心情。

3、上片写景,层层铺叙,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投影示:

上片以层层铺叙手法,描绘登高所见萧条凄清秋景。这些景物描写把读者带入到一个苍茫凄清, 的境界之中。写景中浸染了词人浓重的离情。 4、小结上阕: 投影示:

上阕:状写登高所见凄清秋景

5、结合整个下片,说说诗人为什么“不忍”登高临远” 投影示:

一是


灌南中专11级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教学案 主备人:张耀武 学生姓名: 编写日期:2013.2.27 实际教学日期:

二是

三是

6、下片中你认为哪一句更能深切地表达诗人的归思愁绪?为什么? 投影示:



7、小结下阕: 投影示:



(六)总结全词 投影示:

1、词的主旨:



2、写作特色: 1 2

三、课堂作业 15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有关问题。(必做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选做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 2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4aa1f1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3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