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

2022-03-19 17:3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溪流》,欢迎阅读!
溪流

《溪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美观地书写。

3、通过朗读,初步体会课文所揭示的含义,体会溪流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它不怕艰辛、执着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读通顺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读中体会溪流的成长历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视频比较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领略了江河湖海的风姿,你有什么感受? (一望无边、广阔、汹涌、、、、、、) 而溪流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细长、小小、、、、、、)

这样的小溪流却有着不平凡的成长历程,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大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文章-----

揭示课题————溪流(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让学生观看视频,对学生进行视觉上的冲击,领略了江河湖海以及溪流的不一样,从而感受溪流的细小、微不足道,正是这样的溪流却有着不一样的历程。

二、以要求引领阅读,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自读要求:

一读:圈出文中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查字典理解:沉寂 叩问 韵味 三读:标出自然段号,并根据提纲学会分大段,自主理解课文。 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合理的提出要求,引导学生的阅读,层层深入,更是为学习课文做下了铺垫。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学生认读,并巩固读音:莹ng liàn fēn 交流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一股 晶莹 韵味 跌落 白练 穴潭 突然 潜入 芬芳 污泥

开火车带读,理解:韵味

2)、出示二类字词:莽莽 不可测 沉寂 叩问 斑斓 指读、带读 理解:叩问 莽莽


沉寂

2)、学习生字字形,记忆生字。

A、学生观察10个生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左右结构:股 上下结构:莹

B、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呢?

交流学习方法:换偏旁(股- -- -均) 教师讲“穴”的字义:穴,

甲骨文(石)(石),表示巨石相向成拱。造字

本义:两块相向的石崖所构成的石洞,即巨岩中的洞窟。

C、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并要求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D、反馈写字质量,及时纠正,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学习后,教师当堂逐一检查自学效果,从字到词,从音到义,围绕目标,反复练习,有学就有查的方式,真实的体现了课堂的实效性。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全神贯注地听,注意错误点,并及时反馈评价,再读课文。 交流分段情况

出示梗概:莽莽的山峰下有一条小溪。 小溪流的成长历程。

设计意图:个别学生在读时,其余学生倾听,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通过听,知道别人存在的优缺点,同时规范自己的语言,自己在读时,也会时刻注意,扬长避短。

三、学习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

出示图:莽莽的大山与一股小溪流

体会莽莽大山与溪流的对比,突出溪流的柔细、渺小。 2、出示句子:溪是有根的,它深深的扎在山峰之下。 学生读句子,理解:溪怎么会有“根”呢? 小组讨论,交流:

3、从沉寂的山和小溪的不安宁,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山的深沉、小溪永不停歇的流淌)

4、指导朗读12自然段,读出语气,通过朗读体现山与溪特点。 指名读、齐读。 四、总结。

大山之中的一股小溪流,永不停歇的流淌着,它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成长的?还会流淌到哪里去呢?下节课我们将会继续学习。 五、作业。

1、自主感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一写本课的《习字册》 六、板书设计

溪流 莽莽的山 沉寂

柔细的溪流 不安宁 有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4da2a3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