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竹的意象

2022-05-02 07:1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诗歌中竹的意象》,欢迎阅读!
意象,诗歌,古代



竹: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植物。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

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蕴藏着深邃的哲理。

举例:

1.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苏轼《绿竹筠》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

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清郑板桥《新竹》,歌颂了竹子敬老爱幼、世代相传的美德。 4.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刘兼《新竹》)表现竹子高风亮节 5.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表现了忠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52106e9102de2bd9605881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