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风俗走人户作文

2022-08-16 17:5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四川风俗走人户作文》,欢迎阅读!
四川,风俗,走人,作文

四川风俗走人户作文

关于“走人户”本意和起源,没有人去细究过,但是沽酒客作为民俗文化研究者,还真的去考证了一番,众说纷纭下,你权当多了解一些说法吧。 有人解释说,四川人说的“走人户”就是北方人说的“串门”,这个显然是不太准确的。“串门”没有这么正式,很多就是到别人家去闲坐聊天。而“走人户”是有特殊的仪式感的。

湖广填川时期,外来入川人口众多,一人一户的情况是不大可能的。弟兄几人迁徙来四川某地插占,慢慢开枝散叶,为了更好地发展,不得不分家,慢慢的人口多了起来,人户才多了起来。因为宗族祠堂固然是一个凝聚的方式,但是亲戚之间分隔几地的大有人在。曾经有人说过一个笑话。当年某处爱吃面的地方,18个县,有人每个县都有一个舅舅,人家就笑话他有18个县的舅舅。那么他要是走起人户来,那是正月十五怕都走不完。

一般来说,遇年节、婚嫁、生日、新居落成等喜事,人们会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探望,慢慢地我们四川人就将这种形式称为“走人户”。 从习俗上来说,走人户一般要带一些礼物,表达心意、送上祝福,一般都不要“打甩手”(空着手)哦。这是礼貌问题。倒是不一定好贵重的礼品,老年间一包糖,一壶酒什么的都可以。当然也要看走的是什么样的人户。过年、婚丧嫁娶、乔迁之喜、升职中举各有不同。

“走人户”是土味的川人情感联系纽带。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习惯没有消退,但是基本保留在农村或者老一辈人的口语习惯中。城市里面这样习惯的人不多了。




还有一种说法,最早走人户是川人家中女子到了当嫁的年龄,需要媒婆说媒,个就在“走人户”,意思从女方家走到男方家去安家落户,成功了就是“走人户”。而两家结成姻亲,那么自然又生出许多相互走动的机会,因为成家的事情,才使得“走人户”成了一种习惯。

不过这些都是一地的说法,到底怎么起源无法断定。

对于“走人户”,今天更多的情况还是在春节和农村。一般来说初二以后,走亲访友,兴客宴客就开始了。沽酒客曾经遇到过一天走四五个人户,一家人必须分开了走才能走完。真的是醉了。在城里的时候,除了亲戚吃一顿团年饭,给长辈拜年送节,倒是没有什么人户走,虽然送节也是走人户。到底是坐一会拉拉家常,礼物心意到了就行了。不用留下来吃饭,也不耽误别人。

这大概就是一些区别。但是还是看各家各户的习惯。有的人情重,逢年过节,热闹丰富,当然也高高兴兴,只是一天下来走人户的也累得难受,接待的也腰酸背痛。身体的累是小事。

小孩子的时候大多数喜欢走人户,有好吃的还有红包拿。长大了则不愿意了。四川地区祭拜类的风俗比较少,记忆中只有农历七月十五前几天给祖先烧点纸钱。然后就是过年前一两天去坟地祭拜祖先,同时祭拜家中各个神位,如堂屋中间的天地君亲师,厨房的灶神,猪圈的畜神,大门口的门神等。祭拜前会给家里来个大扫除,把房顶的蜘蛛网、房间的灰尘、地面的卫生全都清理干净,然后贴上对联,我爸还会在大门口挂上两个大灯笼 ,迎接新年的到来。四川地区一般初一不走人户,以前没有汽车,大家出门都不太方便,初一大多就是在家或者邻居家打麻将。走人户从初二开始,大概到初十结束,就这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全川


农村地区的人不是在走人户就是在走人户的路上。小编清楚地记得,我外婆家附近一条十字路口每年过年期间都会拥堵,在那个汽车还不是很多的年代,摩托车太多也会堵车,可见走人户的规模之大。

在我十二岁之前我们家走人户是我爸骑着一辆二八大扛自行车,我坐在前面大扛上,我妈坐后面货架上,就这样载着我们骑个十来公里到亲戚家。二十年前的成都还是很冷的 ,那时冬天经常下雪,小时候堆过大雪人,记忆中最冷的一年房檐上都形成冰溜子了,一双小手整个冬天都长满了冻疮。

天气是寒冷的,可记忆是温暖的!每年过年走人户都很开心,尤其喜欢去外婆家走人户,去外婆家是每年的大年初五,就算到了现在也基本是那天,只是外公外婆都已不在了。每年到了那天,大姨、三姨、四姨(我妈是二姨)都会聚在一起,舅舅、舅母做饭,舅舅做的菜很好吃,尤其是回锅肉,每次都会吃的连渣都没有。大姨父、我爸、三姨父、四姨父就开台打麻将或者打长牌。麻将桌旁边永远都会有一个温暖的小火炉,每当我和表哥表妹在外面玩耍回来小手冰凉时都会去到火炉旁蹭点热量。晚上吃完饭,大人继续打麻将聊天,我们小朋友们就到了烟花表演时刻。有时会在舅舅家过夜,第二天就近继续走人户。那时成都的晚上就更冷了,没有空调,没有暖气,没有电热炉,也不可能整晚烧着小火炉(怕中毒 怎么办呢?只能靠暖水袋,但在那个不富裕的年代,暖水袋也比较奢侈,但这也难不倒聪明的劳动人民。没有暖水袋就用暖水品的,最好的暖水品就是输液瓶了,因为它的盖子可以密封,不容易漏水。晚上睡觉前,我们就用暖水瓶灌上一瓶开水,用一块布包着放进冰凉的被窝里,那种热度似乎到现在都还在温暖着我。离开舅舅家时,舅舅会给十块钱的拜拜钱(压岁钱)但一般会上交大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539583a04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