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月下独酌》赏析

2022-04-16 19:11: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月下独酌》赏析》,欢迎阅读!
月下,李白,赏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李白《月下独酌》赏析

作者:孙绍振

来源:《语文建设》2009年第03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和《把酒问月》一样,也是以月光和酒为意象的主体,但它没有把月亮当成被问的对象,而是把它当成有生命的大活人。

在内涵上,这一首也和《把酒问月》不太相同。从标题上看就很清楚:月下独酌,关键词是一个字,也就是孤独。在《把酒问月》中,还有一个朋友在边上撺掇他问月,而这一首却从没有朋友的感觉中激发出来。开头就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很孤独,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一个亲人,话说得很直白,属于直接抒情的手法。孤独比之群居,更受诗人青睐。在唐诗中,以独坐”“独立”“独游”“独往”“独酌”“独泛”“独饮”“独宿”“独愁为题者甚多。李白有许多以孤独为主题的诗,似乎对独酌之美很有体悟,光是以独酌为题的诗,他就写了七首,这一首是从《月下独酌》四首中选出的,其实其他几首也很精彩,如其三中说: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在醉意中可以忘却生死、荣辱,正因为这样,酒才是超越圣贤、神仙的自由的象征: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其二)这就显示出孤独之饮并不是痛苦的,而是高傲的;孤独是寂寞的,然而又是自由的,不为世俗所拘束的。所有上述诗歌,都是一种豁达的人生之悟,而且这种豁达是一种直接的激情表白,以痛快淋漓、极端化、不留余地为特点。

而我们面前的这一首,则是想象境界的描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本来是独酌,没有亲人,所以要打破孤独,举杯邀月,把月亮当成朋友,这是第一层次。对影成三人,这是第二层次。层次的上升,强化了欢乐的氛围,但同时也增添了孤独的色彩。本来在中国诗文中,形影相吊是孤独的表现,李密在《陈情表》中创造了这种经典性的意象。李白借用这个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58e8fb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0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