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男女两性的性观念差异

2023-04-27 16:2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代大学生男女两性的性观念差异》,欢迎阅读!
两性,当代,差异,观念,男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代大学生男女两性的性观念差异

作者:庞一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1

【摘 要】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现状、性观念变迁的影响因素、呈现出的问题的解决途径等方面已经引起多位学者的关注。在此基础上,通过将研究重点放在对男女两性性观念差异性的探讨上,以社会建构论为理论工具,从男性统治地位”“社会文化支持环境”“女性对自身劣势地位认同三个方面为当代大学生男女两性的性观念差异进行解释,证明该差异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关键词】性观念;两性差异;性别角色;社会建构

当提到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这个问题时,大家很容易达成一个共识,即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变得更加地多元和开放了。事实确实如此,当代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的容忍度都有明显的提高。唐璐嘉的研究提出有性经历的大学生多认为若是由于感情疏离,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出轨性行为则情有可原。这是对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性态度的最好注释,同时也符合我们从大众传媒获得的信息和日常生活中的观感。但是该项研究的另外一部分内容没有性经历的大学生多对出轨性行为持否定态度,其中女生居多。”“对同居持否定态度的多为女生。”“大学生对男生发生出轨性行为更加宽容和认可。这些态度不约而同地反映出在大学生群体当中,男性的性观念更加开放,女性则更加谨慎、保守,同时大学生群体对男性的性行为更加包容。这不仅是学术研究的结论,也可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中概括、总结出来。

自古以来,贞操观念就是传统两性道德中最重要的价值尺度之一,而婚外性行为的发生率也是衡量婚姻忠诚度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我们能感受到社会对男女两个不同的性别群体适用了不同的标准,这个双重标准正在我们的社会中大行其道。生活中遍布着这样的例子:很多男士会要求自己娶进门的妻子是处女,但是一般不会发生女士要求结婚的伴侣是处男的情况。如果女性不是处女,在婚姻中的负罪感、内疚感会比在结婚时已经是非处男身份的男士要高出许多。这种男士的泛处女主义情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更多的表现。在婚姻生活当中,如果女性发生出轨性行为,一般来说,丈夫都倾向于对此持零容忍态度,要求离婚;如果男性发生出轨性行为,妻子多会因为各种原因考虑和利益权衡而选择原谅丈夫,甚至有时会对该非道德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挽救婚姻。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

男性和女性被社会适用不同的标准好像是天经地义的,而他们对性开放观念的不同态度似乎也是非常自然的选择。但是这种跟性别相关而显示出来的差异并非是天然形成的,它并不是由男女两性的生理结构差异造成的。因为从封建社会时期人们保守、传统的性观念到现在开放、多元的性态度的剧烈变化显然不是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间人类进化引起的细微的生理结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变异就能解释的,只有与性观念改变近乎同步的急剧的社会变迁才有一定的说服力。性欲和性别并不是先天的生理和心理条件造成的,性的本质不是天赋的、自然的、固有的,他是一种会随着社会条件、历史环境的变迁而改变的人类的基本特征之一。

性不是独立于外部条件的观念,社会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一个人的性状态是有意识自由选择的结果。无论是性身份认同还是性欲都是社会和历史力量的产物。它显示了人类社会自身的丰富性、包容性、复杂性与多元性,也表明人类的性观念受到社会文化的决定性影响,是被文化所锻造、形塑的,性观念同任何思想、理论一样,都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性观念的差异只能从时代和社会背景中去寻找原因和形成的过程。 毋庸置疑,我们的社会在大多数历史时期都由男性占据着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我们把这种男性把持着各个重要领域的权力的社会称为男权社会。在男性中心统治的社会中,男性被赋予绝对的权威。大众媒体当中地位崇高、收入颇丰的工作职位比如律师、外科医生、政府官员等都由男性占据。而与女性有关的气质和旨趣都遭到了普遍的忽视和贬低。女性的温柔被视为怯懦的表现,关注细节被认为是小心眼。甚至如果男性群体中的部分成员呈现出一些女性的典型特征,也会遭遇到整个社会群体的贬抑和嘲讽。比如刻薄地称呼声音轻柔的男性为娘娘。而如果一个女性具有不拘小节,沉稳冷静等典型的男性特征,她虽然会被称呼为纯爷们,但是受到的非难要远远少于一个具有女性特征的男性。中性气质的女性李宇春受到了大量粉丝的追捧,而阴柔气质的伪娘刘著则遭到了不计其数的谩骂和攻击,这种鲜明的对比就是最好的证明。

男性被视为天生的统治者,理所当然就应该拥有天赋的特权。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我们都会发现男性确实拥有特权,在与女性竞争中可以通过绿色通道。比如在就业时女性遭遇的针对女性的不公平的社会排斥政策,使男性有更多的机会在公共领域崭露头角,而女性被规劝回归家庭,留在私人领域发挥作用。在涉及性领域时,男性自然也不会拱手让出属于自己的优势地位。由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特征差异导致男性认为他们应该是主动攻击的一方,女性只能选择被动承受,女性的身体是没有话语权的。男性作为统治者,女性作为服从者,构成了等级分明、秩序良好的权威结构。男性通过体力更好、进攻性更强等生理优势迫使女性接受本群体被压迫、被剥削、被边缘化的地位。这是对女性的隐形的暴力。

不仅居于支配地位的男性会制定各种政策、制度来巩固本群体的优势地位,维护本群体的既得利益,男性主导的人类群体不断制造的各种显示男权意味的文化要素,以这些文化要素为代表的客观文化形成与男权社会性质呼应的合力加深对女性弱势地位的合理化。社会文化以性别为依据进行划分,男性居于第一性、女性居于第二性的地位等级秩序降低了社会运行成本,促进了社会的有序运转。由于利益一致,男性群体和整个社会文化合谋,不断地赋予现有制度、规范以合法性。社会文化建构了一套强加于男女的不同标准和评价,为两性制定了各自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同时在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人们不断模仿、学习与自身生物性别相对应的一套规范,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在性观念和性行为上,女性不断被教导和灌输,本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体应该是保守的,含蓄的、传统的,只有男性才应该而且被允许主动、开放的姿态。这种性别文化差异的主观认同已经成功内化在文化的深层结构当中,是潜在的、无形的,却发挥着实在的约束和规范力量。整个社会背景和文化积淀作为其强大的后盾,使性别角色观念被不断发酵、强化。性别差异被视为是不可避免的和本质化的,是因为忽略了性别制度的背景,无法完整清晰地揭示出隐藏在背后的性别权力差异结构。

女人的社会属性是由社会、文化塑造出来的,也就不可避免是强制性的,但是也有女性自动的选择与认同。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作为一种得到广泛认同的文化现象,拥有着不可估量的强大生命力,直至内化为女性群体对自身自觉的性别角色期待。在性领域中,女性自发地将自己包装成弱者的形象,对男性的越轨行为给与更大限度的包容,而对本群体则秉持更高的道德标准。一次出轨性行为当中,包括女性在内的社会群体会以一种轻佻的道德姿态站在道德高地上去遥远地责难其他女性。甚至有些时候,女性群体首当其冲站出来进行道德问责,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表明自己是遵守主流规范的,将自己与越轨的女性群体区别开来。女性自觉地自我审视与相互检查,它导致了女性的分裂,削弱了他们原本作为集合体的力量。女性自身对不公平第二性的边缘地位的默认表示他们主动或者被动的认同,这只能进一步加深女性的从属地位,为男性的优势地位的存在提供合理性与合法性的解释。

男女两性的性观念都在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变化始终存在着差异。这是性别角色定位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它是历史传统、社会制度、文化积淀、社会实践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改变当前不合理的性别角色观念,不仅需要建立性别平等的制度设计来加以改进性别权力关系,女性对本群体正确的自我评价以及对女性身份的重新定义也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 韩凤仪.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2] 诸俊.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0.

[3] 苏红.大学生婚恋观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4] 董璐嘉.大学生性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论文,2008.

作者简介:庞一(1989.04- ),女,河南荥阳人,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社会学班,本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5963a1f852458fb770b569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