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精品教案 石头城教案2

2022-12-30 05:1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粤教版精品教案 石头城教案2》,欢迎阅读!
石头城,教案,精品

《石头城》教案

教学要点: 学习《石头城》,体味寓情于景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唐诗宋词又把中国古典诗歌推向了最辉煌的顶点。昨天我们才刚刚领略了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的沉郁悲凉,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唐风宋韵,去看看刘禹锡感慨不已的那一轮多情的明月.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石头城》是刘禹锡写的一首七言绝句,选自《唐诗别裁》,是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写此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进行内宦官专权,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有所抬头。作者用此诗讽喻现实,抒情国远衰微的感叹。诗中所写的石头城,即南京。原是战国朝代梦国建的金陵城,三国时代吴国孙权重建,定为国都,改名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一带。经六代豪奢,至唐朝初废弃,二百年来成为一座空城。

三、引导学生自读《石头城》

1、作者听录音,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诵读指导这首诗通篇都是写景,以凄凉的基调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前两故国”“空城后宜作一顿,以示六代帝王之都已成空城之意,”“二字系诗人感慨所在,宜重读。后两句借月抒怀,重音须落在旧时月还过上,要有讽喻现实的意思。 3、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在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年(815),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复出为连州(现在广东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现在安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金陵时,写下组诗《金陵五题》《石头城》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4,齐诵全诗。

, 鉴赏

1、指名回答:全诗都写了哪些“境”? 1)山围故国 2)潮打空城 3)月达女墙

(第一句写空城四周被山峦围绕着,它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

第二句写北面的江湖拍打着空城的城根,而后带寂寞之情又默默地退回。这两句是写山川依旧,可故都已荒废。

第三句写淮水的东边升起的明月悬在空中,照着今日,也曾照过昔日,是见证; 第四句写今夜的月亮又逐渐移到这边来,可这里已是空城一座。 这后两句与月照空城,更见“寂寞”。全诗寓情于景,感慨城墙仍在,江潮和明月不变,但石头这座古城却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感慨唐王朝也已由盛变衰,望着唐代统治者能吸取历史教训。 全诗的语言含蓄,意象具体,笔触凄凉,意境深远。2分组讨论:所含的是什么?

1所示:群山依然围着石头城,可旧日的繁华已空无所有,有苍茫悲凉之感。 2所示:潮水依旧,城却不再,一字足见其凄凉;因而,潮水碰到冰冷的石壁,只会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潮水如此,人何以堪?

3所示:旧时的明月,仍旧钨地从城垛后面升起,还过一词,意味深长,说明月是见证,虽然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不复返。

这三境,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的衰落不着一字,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中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可见其寄意的深远。

3、学生思考: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胜之地,现在在诗人眼里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明确:今日的“石头城”已失去昔日的繁华,代之以一种荒凉的景象。群山依旧围绕着这座故都,可惜已是座“空城”。朝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凉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板书:

物是: 人非: 故国 空城

4、学生思考:面对着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而是去描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在这里,诗人将月亮看做是历史的见证人。诗人称它为“旧时月”,正是初唐诗人张若虚说的“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因它照过六朝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5b004062b160b4e777fcf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