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阅读教学

2022-05-07 03:14: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后的常春藤叶阅读教学》,欢迎阅读!
常春藤,最后,教学,阅读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最后的常春藤叶阅读教学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是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刻画人物、描写环境、叙述故事都离不开语言。因此,搞好小说教学,一定要“抓”住人物形象;为了

“抓”住人物形象,就要首先“理”清故事情节、“品”味语言。

一、“理”情节。故事的情节安排匠心独运,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分析故事情节中体现出的矛盾斗争,进而深入分析在矛盾斗争中表现的人物性格。《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故事发生在四天里琼珊和贝尔曼的行为。第一天:早晨,琼珊病重,数落叶;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第二天:琼珊不听苏艾劝慰,望叶等死;贝尔曼生病;第三:不落的藤叶使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学生理清了故事情节,利于分析人物形象。

二、“抓”人物。小说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心理刻画入木三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期中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要注意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活动的场所和时代,进而分析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环境,塑造出什么样的典型人物。《最后的长春藤叶》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着名短篇小说,教材编写者将这篇小说放在“珍爱生命”这个专题里面,希望能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学生学会珍爱生命,乐观向上。让学生先找出三个人物:琼珊,苏艾,贝尔曼。设计问题:苏珊为什么把最后的藤叶看得那么重要?苏艾听医生说了琼珊的病情后是怎么想的?贝尔曼得知琼珊病情后是怎么想的?贝尔曼为何要去画那片藤叶?琼珊和苏艾得知叶子的真相后是怎么想的?认为贝尔曼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品”语言。小说的语言描写,烘云托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小说的语言,包括刻画人物、描写环境和叙述故事的语言。尤其要注意描写人物的行动、对话、外貌、心理等方面的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在人物描写上,你觉得哪些地方能够表现人物形象?找出这些语言加以品味。本环节紧扣通过语言来分析人物形象,凸显小说语言这一要素的重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发言时,注意不要孤立地就某一句话来理解人物,而要善于前后联系。如两句“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和“谁说我不愿意来着?,在相互联系中发掘出人物形象。对于老贝尔曼的形象要抓住“表”与“里”,琼珊则要注意“精神支柱”,苏艾则要重视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爱与坚强”“品”语言,也是为分析人物形象服务的。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着名短篇小说,讲述了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他人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灯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的友谊,以及贝尔曼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学习该小说,还应升华学生的感情:学习了这课,你们有何感想?提升学生爱的境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对于小说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做到一“理”“抓”“品”,要想“抓”,必须首先要“理”好、“品”好。

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5c19d8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