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迷失、自我认同与自我超越

2022-04-12 03:2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我迷失、自我认同与自我超越》,欢迎阅读!
自我,认同,迷失,超越

自我迷失、自我认同与自我超越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发端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但却一直没有引起美国主文学的关注。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美国黑人为主的民权运动的风起云涌,经济政治地位的改善使得美国少数族民众开始对自身权利以及身份进行思考,发了美国少数族裔作家的创作冲动,催发了学术界对少数族裔的关注。

伴随美国少数族裔文学迅速崛起,美国少数族裔的文化身份构建问题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和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原译名:马克辛·洪·金斯顿Maxine Hong Kingston)都是二十世纪后半期美国著名的少数族裔作家,由于她们自身的成长环境就是跨文化、跨民族,所以她们的创作都以反映少数族裔群体在两种文化碰撞中的生存状态和文化身份的构建为主题。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的身份认同理论为基本的理论基础,探讨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和汤亭亭在文化身份构建上的共同点与差异,从而进一步挖掘她们在双重文化下的身份构建以及在后殖民语境下建立多元社会的努力。在本文中,者选取了非裔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的《孙行者》进行比较,力图通过对比作品中主人公文化身份诉求的相同点和差异来分析两位作家为跨文化身份构建问题的做出的答卷。

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阐述笔者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目的。对后殖民主义进行简述,并介绍后殖民主义理论的相关术语。

第二部分,主要是详细论述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自我迷失、自我寻找以及自我超越的成长历程,同时这也是自身文化身份构建的过程。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比两部作品中主人公在文化身份构建中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从目标、


方式、结果等几个方面去分析。

最后通过论述总结出美国白人文化霸权下的少数族裔面临的文化身份困境,只能寄托于多元文化融合的理想社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5d07d3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9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