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人参故事——寻找老把头

2022-10-09 02:1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长白山人参故事——寻找老把头》,欢迎阅读!
长白山,人参,把头,寻找,故事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长白山人参故事 寻找老把头

家住莱阳本姓孙,翻山过海来挖参。 路上丢了张禄弟,找不到兄弟不甘心。 三天吃了个蝲蝲蛄,你说伤心不伤心? 家中有人来找我,顺着古河往上寻。 再有入山迷路者,我当做为引路神。

这首诗是当年老把头临死时,刻在长白山里古河岸边的一块巨石上的,流传数百年,里人大部分都知道这个故事。

传说在很早以前,山东莱阳有个姓孙的,因家境贫寒,度日如年,生活无法维持,便离家进长白山挖参糊口。

长白山山高林密,野兽很多,别说是外乡人,就是山里人也不能轻易进山。这个姓孙的是山东人,进林子不久就麻达山了。一连十几日,带的干粮吃完啦,衣裳刮破了,腿也走酸了,劲也没啦。这一天,他爬到古河边,饿的实在不行了,趴在河边想找点吃的,找什么呢?他正在发愁,猛见从水里爬上岸一个蝲蝲蛄。姓孙的急忙抓在手里,“嘎吱嘎吱”地嚼起来,可这一只蝲蝲蛄怎么能填饱肚子呢?后来,渐渐不能动了,他知道自己回不去山东了,便在身旁的大石头上留下了诗句,望后人对他有个了解。后来,挖参人知道了这件事,便称他为放山人的老把头(注:老把头,把头是放山人推举的首领。具有丰富的放山经验和野外生存技能。山神老把头:放山人拜祭的,保佑平安挖到人参的神仙)。就在老把头死的第九个年头上,从山东来了一个姓石的小伙子,叫石哥,这年二十岁,这人也是莱阳的。临行,听说莱阳有个姓孙的来长白山已经八九年了,音信皆无,估计拿着大货(注:大货,品级高的野山参,如五匹叶、六匹叶)了,就想找这个老乡拉他一把。

石哥走了一山又一山,穿过一林又一林,这一天他来到古河边,想坐下来喝水吃干粮,一看石头上有字,才知道姓孙的死了。他想:都是山东莱阳的老乡,就决定顺着古河往上寻一寻尸体。于是,石哥沿古河走了有半里地,发现有一堆白骨,有的露在外边,有的被落叶埋了。他断定这骨头准是那个姓孙的。他急忙用手扒了些土,手扒出了血,好不容易把骨头埋了起来。然后,又插上三根草棍,磕了三个头,叫老把头保佑他平安无事。这就是后来传说的把头坟。

石哥离开把头坟,又走了一天多,还是一苗棒槌没看见,干粮也剩下不多了。他坐在一棵老桦树下歇息,忽听身旁有呻吟声。细一找,在草棵里躺了一个人。这人二十五六岁,大长脸,瘦得眼睛都眍了,嘴唇直动弹,就是说不出话来。石哥明白,这人是麻达山饿的。他立刻给这人灌点水,又往嘴里送点干粮。渐渐,这人眼睛能动了,嘴唇哆嗦着,慢慢说清了他的身世。

原来,这人姓丁,叫丁七高。多巧也是山东莱阳的。因为进山二十多天没挖着人参,干粮吃完了,又麻达了山,饿倒在这深山老林里。丁七高十分感谢石哥救了他,又都是莱阳人,两人一商量,就在这深山老林里,插草为香,结为弟兄,不能同生但愿同死!丁七高比石哥大五岁,丁七高是哥哥,石哥是弟弟。哥俩有了伴,都很高兴,又继续去找棒槌。

谁知,他们运气不好,一连几天,不但没找到棒槌,而且遇上了连雨天,雨下起来没个完,下得大林子里雨雾不清,对面不见人,上哪去找路啊?越是这样,他们就越急,越急就越出不了大林子。麻达山了,一个人的干粮,两个人吃,也剩不多点了。

这一天突然晴了。石哥和丁七高来到一个大石柱子跟前,实在走不动了。他俩依靠着一棵大椴树干上,喘息着,望着这座大石砬子出神。

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这座大石砬子可真高。高得不见山尖,雪白的云彩在山半腰游动,湛绿的松针被山风吹得摆来摆去,像在跳舞。砬子的下半坡,开着各种颜色、各种样式的山花。蝴蝶上下翻飞,人参雀不住鸣叫,一劲儿在喊:“王敢哥——梅妹妹凑火。"“梅妹妹凑火。”砬子根,杂草丛生,鲜嫩油绿,几只松鼠蹿着树枝,瞪着一双双小黑眼睛,盯着石哥和丁七高。

凡是放山的人都知道,像这样山高水清,草绿花红的地方,准有老山参,说不定还有棒槌精呢!按理说,两个人应在这放几棍,拿点值钱的大货回家。可饿到现在的程度,连平道都走不动了,哪还有本事爬砬子找山参?这时,石哥摸了摸腰里的口袋,说:“还有两块干粮了。

丁七高说:“我看,干脆都吃了,肚子饱了,在这儿放一棍,说不定能拿着宝参。 石哥苦笑了一下说:“这儿是个好地方,肯定能有人参,可我们麻达山了,就是拿着大货,出不去山,不是也白搭嘛! 丁七高长叹了一声:“唉,看来只好等着死在山里了。那天你还不如不救我,不然我现在早见老把头了,再饿也觉不着了。现在还得遭二遍罪。唉……” 石哥看了看磕头大哥,说:“丁大哥,既然咱是磕头弟兄,这两块干粮你吃了吧。吃了后,在这放几棍,挖着大货想法出山回家;我死后,你把我埋了就行啦,回山东莱阳,人们问起你来,你就说我在东北挖了宝参,发了大财,娶妻生子,不回山东了,省得家乡人跟 着难过。

丁七高一听,急忙说:“这,你为了救我,我再抛下你不管,让我怎么忍心呢!“现在是不能两全其美啦。总不应该两个人都饿死在深山老林里吧。给!”石哥说着,从口袋掏出仅有的两块干粮,递给了丁七高。他渐渐倒在树下不动了。

丁七高心里很难过,把石哥顺了顺,找了一个桦树皮盖上脸,便扒土埋石哥。

别看山上土暄,可要埋一人,也得不少土,何况丁七高又没有家什。他扒了几下,费力不少,手指要磨破了,心想:干粮、棒槌全没用了,我也得死在这深山老林里。再说,他已经死了,埋不埋还不一样,干脆,我吃饱喝足,挖着大山货好想法回家。于是,丁七高不扒土了,把干粮全吃了,又喝了些水,肚子有了底,身上来了劲,拎起“索拨棍”就往石砬子后转去。

石哥赤条条的躺在地上不动了,这个善良的小伙子什么也不知道了。你说怪不,就在这时,隐约可见,砬子上有一苗老山参,一哆嗦,变成一位白胡子老人,手搭凉棚向四处望望,然后从砬子上飘然而下,老人家飘呀,飘呀,一直飘到了石哥身旁站住了。就见他从怀里掏出个棒槌籽儿,轻轻放进石哥的嘴里,不一会儿,石哥眨巴了两下眼皮,脸色由白变红,嘴唇微微颤动,长出一口气,他苏醒过来了。

这位老人见石哥苏醒了,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说:“小伙子,起来吧,你没有死! 石哥朦朦胧胧地坐起,四处看了看,又瞅瞅这位白发老人,渐渐明白了:一定是这位老人救了自己。于是,他急忙跪下给老人磕头:“谢谢老人家救了我! 老人说:“你是莱阳人吧?咱们是同乡。 石哥一愣:“你怎么知道我是莱阳的呢?” 老人接着又说:“你姓石,叫石哥。”石哥点点头,更愣了。

这个老人又把石哥的家境、人口、出关的时间,进山的遭遇都说了,最后说:“你在古河岸边埋过一堆白骨,这个人很感谢你。这些年,一直受着风吹雨淋,日晒霜打,九年啦,一直盼望有个好心人能掩埋一下,可始终没碰上,多亏你,把他埋在了土下,还以草棍为香,叩头在地,所以他很感动,特意叫我替他谢谢你! 石哥急忙说:“老人家,俺们都是闯关东的,抛家舍业,千山万水,可真难啊!长白山里埋葬了多少放山的穷苦人呀!遇事互相关照一下也是应该的嘛。 老人家又说:“好吧,你从这往东走一百步,那儿有几苗参,别看不起眼,可是大货,

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挖着回家吧。" 石哥说:“老人家,就是有山参,我没吃的,又麻达山了,恐怕很难出山啊! 老人说:“不怕,我给你几粒参籽儿,饿了你就放嘴一粒,一定能走出林子。挖完参,有只人参雀给你引路,跟着它走,就没错。 石哥说:“我还有个磕头弟兄,叫丁七高,是我大哥,也不知死活?” 老人说:“他心眼不好使,你把干粮给他吃了,他却丢下你不管,只想发财还家。他爬砬子时摔到山涧里去了。 石哥又问:“老人家,你怎么知道的?” 老人说:“是那个老把头告诉我的。”老人说着,一股白雾缠身飘飘升起,渐渐不见了。 石哥明白了:这一定是好心的老把头打发人参老人来救我的。他立刻跪下磕头,感谢人参老人,更感谢好心的老把头。石哥起来,肚子一点也不饿了,身上也有了劲儿,他把人参籽揣在怀里,拎着索拨棍一直往东走。走一步数一步,走到第一百步上,果真看见几苗人参,他挖出来用桦树皮包好。这时,真的飞来一只人参雀,还一个劲儿叫呢!

石哥跟着人参雀下了山。他卖了不少钱,回山东莱阳就讲起了老把头的故事,渐渐地人们都知道了,凡是进山挖参的人,都敬老把头,还给他修了一座把头庙。 搜集整理者:梁之(张栋材)

3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5e18a346b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