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学案1

2022-05-27 19:03: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杂说学案1》,欢迎阅读!
杂说

高湾中学目标导学案 科目:语文 编号:14 (学生版) 八年级( )班 姓名:

第六单元

课题:《杂说》(第一课时)

7.小组合作,完成探究题。

【当堂检测】

来。

B.(千里马)的才能与外貌就显露不出

【学习目标】

1.给加点字注音:

1. 回顾并识记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了解本文的骈死( 槽枥( )( ) 背景资料。

一食( ) 粟(

2. 能流利朗读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读一石( 食马者( 音和写法。

( )

3.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中的伯乐、千里2.文学常识填空 马和食马者各比喻什么。

韩愈,字 ,河南河阳人。 朝文【教学过程】

学家、思想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

1.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 2.题目解说。

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世称“韩柳”

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列为“ ”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3.根据拼音写汉字。

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 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似。原文由四篇,这是第 四篇。 3.作者作品:



关于韩愈:见课本注释① 【合作探究】

4.背景资料:

探究一: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不得重用,曾三次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上书宰相求擢用,却不得重用。尽管如此,他仍然 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隐居山林。后来 相继投靠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



下,均郁郁不得志,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5.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听读课文,给自己不会读的字注音。 2)再听课文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探究二:

3)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

6.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检测。教师检查完成情况。







【课后作业】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然后: 辱: 奴隶人: 骈死: 槽枥: 千里称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出重点字的意思)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有,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只于奴隶人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千里也。







.连线中考

1.请写出两个含“马”字的成语。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选择正确的答案: (1)才美不外见 ( )

A.(千里马)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



来。

C.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表露不出来。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

B. 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

C.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 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

有千里马。

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3.背诵课文。



批阅等次: 时间: 次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63928bdfe4733687f21aa1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