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融《溪上遇雨二首·其二》赏析

2024-01-17 06:44: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崔道融《溪上遇雨二首·其二》赏析》,欢迎阅读!
二首,其二,赏析,崔道融

崔道融《溪上遇雨二首·其二》赏析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唐诗中写景通常不离抒情,而且多为抒情所设。即使纯乎写景,也渗透作者的主观感情,写景即其心境的反光和折射;或者用着比兴,别有寄托。而这首写景诗不同于一般唐诗。它是咏夏天的骤雨,你既不能从中觅到何种寓意,又不能把它看作作者心境的写照。因为它实在是为写雨而写雨。从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玩味中发现某种奇特的情趣,乃是宋人在诗歌方面的许多发明之一,南宋杨城斋(万里)最擅长于此。而这首《溪上遇雨》居然是早于二三百年的“诚斋体”。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我坐看天空中浓密的乌云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的山峦上,而这里却依然阳光灿烂。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忽然滚滚的乌云携带着骤雨,已泻到了我的头上!不过我却意外的发现:前方青翠的山峰上,还映照着一抹夕阳的余晖。夏雨有夏雨的特点: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这几点都被使人准确抓住,表现于笔下。急雨才在前山,忽焉已至溪上,叫人避之不及,其来何快!以“坐看”从容起,而用“忽惊”、“却是”作跌宕转折,写出夏雨的急骤。而一“衔”一“喷”,不但把黑云拟人化了(它像在撒泼、顽皮),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雨的力度,具有一种猛烈的浇注感。写云曰“黑”,写雨曰“猛”,均穷极形容,一忽儿东边日头西边雨,一忽儿西边日头东边雨,又写出了由于雨脚转移迅速所造成的自然奇观。这还不够,诗人还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侧面烘托出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预料。通篇思路敏捷灵活。用笔新鲜活跳,措语尖新,令人可喜可愕,深得夏雨之趣。

这首诗在写景上从两处(“前山”与溪上)着眼,双管齐下,既有景物在不同时刻的变化,又有空间的对比,结构出奇。


从诗的艺术手法上来看,它既不合唐诗的含蓄蕴藉的表现手法,也没有通常写景虚实相生的较简括的笔法。它的写法可用八个字概尽:穷形尽相,快心露骨。

诗分唐宋是大体的的区分,大抵唐诗经过两度繁荣,晚唐诗人已感到难乎为继,从取材到手法便开始有所标新立异了。这个唐宋诗交替的消息。从崔道融《溪上遇雨》一篇是略可窥到一些的。

附录《溪上遇雨二首(其二)》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译文

我坐看天空中浓密的乌云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的山峦上,而这里却依然阳光灿烂。

忽然滚滚的乌云挟带着骤雨,已泻到了我的头上!不过我却意外地发现:前方青翠的山峰上,还映照着一抹夕阳的余晖!

注释

坐看:犹行看,旋见。形容时间短暂。唐李白《古风》之二六:“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衔:携带着。

晚照:夕阳的余晖。南朝宋武帝《七夕》诗之一:“白日倾晚照,弦月升初光。

名家点评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深得夏雨之趣。 作者简介

崔道融,生卒年不详,晚唐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今湖北江) 。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乾宁二年(895)前后,任永嘉(今浙江温州)县令。后入朝为右补阙,避战乱入闽(福建)。工诗,其诗大都自然明快、通俗易懂,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有《东浮集》九卷。《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编为一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640a81551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