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网络欺凌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2-07-22 11:26: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生网络欺凌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欺凌,实证,初中生,对策,分析

初中生网络欺凌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周梦婷 孙明娟

来源:《法制博览》2019年第06

要: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同时它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一种新型的欺凌方式网络欺凌随之产生。尤其是发生在青少年间的网络欺凌行为,危害性极大,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通过对永州市两所中学进行实证调研,再对数据分析整理,了解到网络欺凌的发生率、欺凌方式、实施网络欺凌主体、实施欺凌工具平台等信息,并结合其他文献分析,找出网络欺凌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欺凌;中学生;网络盯梢;网络诋毁;网络媒体

中图分类号:D66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7-0181-02 作者简介:周梦婷(1992-),女,汉族,湖南永州人,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领域;通讯作者:孙明娟,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究院。

网络欺凌是指通过使用现代通讯技术,各类电子产品对他人实施重复性的,恶意的伤害行为,它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校园欺凌形式。由于网络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同时具有匿名性等特点使得网络欺凌相对传统欺凌而言,具有更大的扩散性、隐蔽性和危害性。《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19岁以下使用网络的群体占总网民的22.9%2016年统计出全国中小学总人数约1.82亿,即有93.95%的中小学生是网民。[1]网络的普及和用户的低龄化,让人不禁担忧网络欺凌行为也会在青少年中同比增长,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基于此,笔者对永州市的两所学校进行了实证调研,并通过SPSS2.0软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提出防治对策。

问卷在正式测试前,经过初测,其整体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761,一般而言克隆巴赫α数如果大于0.7就可以认定为高信度值,因此该问卷信度水平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此次实证调研共发放了460分问卷,回收450份,回收率为97.82%,有效问卷445份,有效率为98.89%,正式测试整体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16。采用SPSS445份有效问卷进行分类统计和结果分析。此调研是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方面展开的。直接经验是学生以直接参与者的身份实施过网络欺凌即网络欺凌的实施者,和遭受过网络欺凌即受害者。间接经验是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接触过网络欺凌行为。又鉴于网络欺凌受害者和实施者的双重性,还可把被试分成网络欺凌施害-受害者这一类。[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67058b68c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