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2022-05-27 21:04: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叔叔,语文,年级,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

都江堰李冰 吴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

l、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根底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

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前几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 〔播放歌曲〕

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 19 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翻开课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 二、检查预习 1、读准生字音。〔幻灯片出示生字〕

2、作者介绍: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挖苦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3、与小说有关的文学常识。 〔幻灯片出示题目〕 三、研读细节——“称呼〞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


怎么说他的?

学生找,教师板书: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方法的人 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2、学生讨论:

请同学大致分分类,说说这些称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按时间顺序。 3、明确: 占钱——赶 赔钱——盼 有钱——赞 没钱——躲

4、教师小结情节。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一副对联来概括两局部的内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了幻觉,明明远在天边,却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当成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订了上千种方案。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于勒,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后之间构成了鲜明的比照,这一切因为什么?这幅对联少了一个横批。请同学们来拟。〔出示对联〕

5、学生试拟横批,明确文章主题。 参考:人不如钱/金钱至上/世态炎凉 四、深入探究——“人物形象〞

1、教师提问:前面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分别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注意下面的细节描写:

①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 ②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③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长进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④“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我〞的什么心理? 2、学生明确:“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等人的语言各有特色,通过人物语言的分析,让学生明确: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

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


“我〞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 3、表情诵读这些语句。

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五、拓展延伸——金钱观

1、你如何看待本文的几个人物?

阅读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2、你如何看待金钱?

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探究文章的主题。

思考:菲利普夫妇是可笑的,同时又是可怜的。他们不是什么大奸大恶,对于亲兄弟于勒,本来应该是互相帮助,和和睦睦,共渡难关才对。但他们展示给人们的只是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请同学们想一想,形成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主题是什么?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开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冷淡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同时,寄予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

结束语:与于勒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关爱,让我们共同沐浴爱的阳光,呼吁爱的春风吹遍全世界,温暖全人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6819322b3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1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