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叫卖

2022-04-11 12:3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北京叫卖》,欢迎阅读!
叫卖,北京

谈谈给您留下印象最深的北京民俗,请详细描述该民俗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本周第二讲学习内容分析其具备哪些主要特点?

老北京叫卖又称货声,俗称吆喝,是北京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旧时京城社会底层的小商小贩基于北京胡同这一特殊的居住形式,为招揽生意、推销商品和出卖手艺的需要,在街头巷尾之间自发口头创唱的一种带有一定韵律和别样情感的叫卖调,从语言、韵律、内容和反映的传统民俗风情上都具有强烈的京味特征。老北京叫卖在明代已有记载,至晚清和民国发展至鼎盛时期,老北京五行八作均积累了众多的叫卖调。解放后,随着国营和集体经济成分对个体商贩的吸收和改造,老北京叫卖很快趋于绝迹。

老北京叫卖的特征首先要从北京民间的世俗化说起,世俗化是北京民间最显著的特征。所谓世俗化表示的是人们关注现实生活的取向,是一种注重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而老北京叫卖便是旧时京城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们,在胡同、街巷等为推销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而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尤其是老北京胡同中的百姓生活,是叫卖产生的土壤和环境。作为一种民间的民俗文化,老北京叫卖以其一气呵成吆喝出来的叫卖声,字、词、语句间透露出的鲜活,以及幽默、诙谐、好懂耐听的特性,广受老百姓的欢迎。

第二,老北京叫卖体现了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相复合的特点。老北京叫卖中蕴含着深厚的积累,好的叫卖声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明清两代,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四方辐辏之地,商业繁荣,给叫卖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据记载,明代北京叫卖已成规模。清代内城被八旗占据,汉人非功不得住内城,商业店铺无从立足,内城人们日常生活只能依靠庙会、游商,这进一步刺激了叫卖的发展。到了清末民初,北京叫卖发展至最高峰。旧时的老北京盛行皇家文化,老北京人也大都耳濡目染,总会有一种长期生活在天子脚下便目空一切的的优越感,对于生活也往往更加注重小情趣而非受限于生产劳作、衣食住行。“逛庙会”成了调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而庙会也变成了老北京叫卖活跃和发展的舞台,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和追求也发生着变化,商贩们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更好的推销售卖自己的商品,在庙会上字正腔圆的高亢吆喝、有韵有辙的婉转叫卖,悠扬悦耳,好懂耐听。除了单纯依靠嗓子之外,老北京叫卖往往还会搭配响器,用来增加声音的韵味,提升商品对老百姓的吸引力。成为庙会中体现老北京百姓生活和烘托热闹喜庆气氛的一道民俗文化风景。

第三,老北京叫卖突出了北方语言体系的特点。著名作家张恨水在《市声拾趣》中曾说过:“我也走过不少的南北码头,所听到的小贩吆喝声,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北平小贩的吆喝声,复杂而谐和,无论其是昼是夜,是寒是暑,都能给予听者一种深刻的印象。 正如长张恨水所说,老北京的叫卖中大量运用儿化音、儿化字,连音连字一气呵成,吆喝出来字正腔圆、曲调优美、幽默、诙谐、好懂耐听,极具京味儿特色。商贩在叫卖时要气足,口齿要清白,韵味要浓。唱的时候要合理运用花腔、滑腔、甩腔,最后一句加韵尾,很多时候最后一个词的音调转折最有韵味。

第四,老北京叫卖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北京是一座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岁月中积淀而成的北京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京城的特色。老北京叫卖作为一项重要的京城民间文化,反映了当年北京城居民的生活氛围和市井风情。老北京叫卖更是记载北京历史上的商品种类和推销手段的一种特殊形式。因其中有音乐词律和民俗等诸多文化内容,是中国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幅有声有色的京城风俗画,在民俗学和商业史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进行文艺创作的很好素材。小说家张恨水在《摸鱼儿》中,就把眼中所见和耳边听到的叫卖描述得很有情致。

老北京叫卖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宝贵智慧,是穿透历史的声音。今天,当曾经回荡在老北京城的叫卖声再一次被鲜活呈现出来的时候,人们其实是在寻找一种历史的积淀,回味这个城市的脉动,回想一些曾经与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市井风情。叫卖不


单纯是一种消遣,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68fc16831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