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2023-04-19 09:23: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外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欢迎阅读!
现实主义,批判,外国,文学



浅谈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1003 1703100311 于慧

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文学是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这一特定时期形成的一种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法语中的 Realisms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中Realists (现实,实际)。“现实主义”这一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完全是两码事。最初,由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用现实主义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渐渐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那时,古典主义几乎绝迹,浪漫主义则退居次要地位。现实主义文学事实描写生活,它因对现存秩序的强烈批判,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描绘个人在克服周围环境带来的挫折中所进行的斗争以及社会底层群众的真实生活,从而进一步揭示当时的社会矛盾。很多现实主义者爱运用长篇小说这种形式,因此长篇小说的创作也就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那么,为什么当时的社会上会出现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思潮呢?首先,制度的逐步确立与巩固以及实事求是的社会态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在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中得到确立和巩固,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纺织工人的两次起义,1836年至1848年的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法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和1848年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等等,都反映了劳资矛盾的尖锐性,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与此同时,社会各方面矛盾的激化与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则使一些知识分子初步意识到了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与社会现实的黑暗性。资本主义现实的黑暗和丑陋,使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人们的文艺思想发生了变化,不再满足沉溺于主观幻想、抽象抗议、盲目追求的浪漫文学而要求能够如实反映生活现状及其本质特征的、以感情代替理智的文学于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文艺思潮便应运而生。所以有人说:“在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时期的产物,在东北欧和俄国则是封建制度溃灭、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产物。”其次,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长足发展则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初期和中期,自然科学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能量守恒和生物进化三大发现更是举世瞩目。自然科学尊重客观事实、视观察和研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特点,不仅有助于现实主义者形成冷静、客观、务实的态度,而且还改变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促使他们尊重客观事实,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研究社会现实问题,这就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最后,自古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也进一步推动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




的。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倾向日趋强烈。人文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等无不在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创作实践上形成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文学理论上,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模仿说”以来,许多文艺理论家对现实主义理论进行了探讨。18世纪末,席勒系统地总结了西方文学发展中的两种基本倾向,首次提出“现实主义”概念,界定了再现现实的现实主义与表现理想的浪漫主义这两种基本的创作倾向。19世纪20年代,斯丹达尔率先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纲领。以后,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进一步奠定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继承了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创作出许多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暴露资本主义黑暗的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逐渐取代浪漫主义而汇成新的文学潮流。 那么,与古典浪漫主义等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相比,这一时期的批判现实主文学又有什么特征呢?首先,它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面貌与客观事实。现实主义作家偏重于对现实的描绘,把当代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的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力图通过客观真实的生活画面,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他们并不局限于描写非凡的人物,杜撰非凡奇异的故事来吸引读者,而是冷静地观察和客观地描绘社会现实,抨击社会弊端和实证哲学剖析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社会罪恶的根源,主张文学要像镜子那样如实地反映现实,力避主观性。在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用具有典型性的细节来表现时代的或人物性格的本质特征,从而达到艺术的真实性并以此来感染人,从而,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其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批判性、暴露性和改良性。现实主义作家大多都是都是在启蒙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继承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传统,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去观察研究社会现实,以其“锋利的唯理主义和批判精神”,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利己主义的生活原则以及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他们特别注意描写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同过去的文学比较,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批判的广度和深度上要更集中、更强烈、更尖锐。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动摇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不可避免地引起对于现存事物的永世长存的怀疑”。当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他们的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因此,他们只能揭露社会罪恶,而不能真正地解决社会矛盾。但这种真是揭露社会现实的勇气与精神在当时却显得尤为难得可贵。最后,它塑造了各种典型环境中的各种典型性格。题材特别强调当代性、真实性、客观性,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具有相当的深度,着力揭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社会的罪恶。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多是决定论者,认识到人是社会的产物,因而在创作中极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主张将人物性格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和斗争情势中加以刻画,突出时代、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在他们笔下,人物的思想、发生的事件、人物活动于其中的环境,都力求达到典型。可以说典型性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这种坚持典型化原则的态度和对一切偶然性和随心所欲的摒弃,使他们的创作达到了更大的真实性,从而较深广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精神面貌,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704c6fbaef8941ea76e05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