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野下的个案分析

2022-05-05 07:2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视野下的个案分析》,欢迎阅读!
个案,社会学,视野,分析

社会学视野下的个案分析



一、我的社会化历程

人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社会中,开始了他的社会化历程。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于人的始终的过程。(摘自百度文库)

我想我的社会化历程也是这样,小时候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是最多的,基本上父母总会在潜移默化中告诉我许多道理,也会为我耐心地解释很多我不懂的东西。后来我进入了学校,应该算是从幼儿园开始,我想那里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地方之一。我开始接受更多的教育后来我离开了幼儿园,迎来了小学,接着又迎来了初中,我想最艰难的莫过于由初中到高中的那一个过程。不过好在我还是熬了过去,最后告别高中,进入了大学。我至今的人生大部分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不过在大学中我的活动范围更大了,也会出去参加聚会,外出活动等等。除了学习知识,我还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我想这其中有很多是我在家里和中学里学不到的。我一直在社会化中,很多人说自己在未来会改变的,不过我希望自己不要改变,或者说是不要有太大变化。我更愿意自己保持本心,稳稳地走下去。不管怎样,未来的路还很长,也许以后还会遇到更多的人和事情,不过我对未来充满了激情与向往。



二、我的角色集

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所谓的角色集。

在家庭中,我扮演着儿子、孙子、哥哥、弟弟等角色。在学校中,我在这里扮演着学生、同学、好友等各种角色,并在课堂里和其他公共场合与各式各样的人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活动。所有这些,都对我们了解社会、发展自我和人格,规范合乎角色的社会行为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我的群

我现在大部分时间是留在学校的,当然也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家里的。因此我的群一般都是家人,同学以及老师。不过在网上也有一些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好友,平时的空闲时间也会和他们进行交流和探讨。总的来说,我的群还是相对简单明了的。



四、我居住的社区

我的小区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小区的内环境还是非常不错的,不仅如此,区是靠河的,所以更添了一份自然的活力。小区当中有一大一小两个花园,道路


周围也布满了花草树木。我家小区的对面是一所初中,小区的前门正好对着学校的后门。我就是从那所初中毕业的,那时候上学真的好方便,只要过一条马路就好了。小区的另外一个门口的对面是一条商业街,那里有许多的商店,当然还有健身房和饭店等,构成了便利的生活圈。

我居住的小区里的人都十分友善,邻居们都非常有礼貌,大家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融洽。逢年过节也会带着礼品互相看望。没有出现过邻居间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问题。小区的交通环境也是非常不错的,出行非常便利。小区中设有社区服务站,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常常会组织活动,给老人们带来温暖,同时也在我们之间传递着正能量。

五、我家庭的阶层及流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流动也随之不断的变化着。在现代社会之前,个体在社会层级中的位置主要是有先赋性因素决定的。直到现在社会,体社会阶层位置才是获致的,而不是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了的。社会阶层的划分与社会流动密切相关。

结合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大体可以划分为十个社会阶层 。这十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以前我家庭的阶层于较低阶层,父母是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家里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现在属于中低阶层,父亲是物流公司的普通员工,母亲则是在保险公司工作。

六、我关注的社会问题

我关注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化的“人格分裂症”

“人格分裂症”定义并不复杂, “人格分裂患者的每一个人格都是稳定、发展完整、拥有各别思考模式和记忆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罗万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别、年龄、种族,甚至物种,他们轮流出现控制患者的行为”,简单说,一个叫张三的心里却忽然以为自己是李四,忽然又是陈五,最后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这些不同角色轮流成为他的人格替身。

按照国际心理学协会的说法,这种病因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多重人格的产生与童年创伤有密切相关。当受到难以应付的冲击时,患者以放空的方式,以达到这件事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感觉,这对长期受到严重伤害的人或许是必要的也是自然的。

为什么在“人格分裂症”前加上一个社会化呢?

当今人们常说人人都戴着假面具做人,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人不断戴着不同假面具。大家之间相互猜测对方真正意图,说出的话,话里有话,或者是空话假话成了国人工作生活的属性,整个社会的互信丧失殆尽。理学说法,每个“假面具”的背后最常见的就是一个虚假的“人格”(角色)而在医学上称为“人格分裂症”


而在现实社会中就充满了这种病例。比如,孩子们从小被迫背诵自己不了解的规则,他们会为了分数而学会说违心的话,为了奖赏说谎,从此他们在心里把自己当成另一个“人”,以达到“这件事情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感觉,以此得到自我安慰。这些孩子们养成了说一套做一套的习惯,久而久之虚伪就成为他们的固定潜意识,难以扭转。两千多年来,大家口口声声背诵“克己复礼”但这个“礼”偏偏不是大家心目中的“理”,更不是驱动行为的“力”。老师课堂上说“礼”爸爸对孩子管教凭着“力”社会人际关系讲求的是“利”各不相同,自相矛盾,那么孩子心目中自然滋长出不同的角色用来应付来自不同角色的压力。 等到这些孩子长大了就出现了习惯性自欺欺人心理特点,说一套做一套连自己也不在察觉,这样的孩子被流水线一般地培养起来,这就不再是个人问题,是真正的社会问题。明明是坏的,但他们可以在心理上坏的变成好的。明明知道是假的,但他们却乐意参与千万次地重复谎言。 于是就变成了表面意识总是被潜意识出卖,口头誓言总是被内心背叛,永远无法成为自己想要做的那个自己。

医治社会化的人格分裂症就要从孩子教育做起,让他们理解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真实关系与意义,让他们从小感到个人的人格被尊重也学会尊重别人,言行一致,诚信正直,同时培养对社会的归属感,否则只会沉沦在这种病态的行为中无法自拔。

张家勋 1412101 14社工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720d24dde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