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22-07-11 23:3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历史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欢迎阅读!
世纪之交,人教,必修,世界格局,教案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27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新人

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波兰剧变、两德统一的过程;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探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原因;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内容,探讨在此趋势下国际关系和平与动荡并存的特征。 【自主学习】

1、东欧剧变【问题探究】:何谓东欧剧变呢?东欧为什么会发生剧变?东欧剧变的具体情况如何?带来怎样的影响?结合材料探讨原因

钱其琛(中国前外交部部长)回答《世界知识》记者的提问:

“这些事件(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1)原因:

①东欧各国照搬 ,受制于苏联(根本原因);② 的影响; ③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外部原因)

2)实质: 3)典型事例: ⒉苏联解体

【问题探究】为何如此一泱泱大国,在1991年轰然倒塌?原因是什么?带来怎样的影响? ⑴原因:① 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根本原因)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原因)

③“冷战”期间,与美国展开的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的国力,加剧了苏联国内的社会矛盾; ④西方国家长期推行的 的战略。(外部原因) ⑵标志: ,俄罗斯等11国签署

⑶影响:1)对世界政治格局:标志着 瓦解, 局面结束,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 方向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苏联解体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社会主义事业将从中汲取教训,更健康地发展。

斯大林执政以来苏联形成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结构单一、效益低下、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政治上高度集权。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必要的监督,社会缺乏民主。斯大林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 二、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问题探究】: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呈现怎样的特征?原因和表现有哪些? 1、总趋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并存,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是时代的主题。 2、动荡的表现:

①地区冲突: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矛盾相继爆发,如巴以冲突,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等 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 __________________威胁: 9·11事件 3、和平、合作与发展成为是时代的主题: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联合国在协调矛盾冲突中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如加强反恐合作、经济区域合作、联合国维和行动以及主张用谈判的方式解决朝核问题等。 三、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 【问题探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就目前而言,世界格局体现为美国的单极世界还是多极世界?

单极格局: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开始构筑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克林顿在阐述美国21世纪外交政策的讲话中说,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力。美国《时代周刊》为克林顿的讲话所作的注释是:“国际秩序和安全最好的保证是由一个‘善良的强国’居支配地位,就目前和将来而言,这个强国就是美国。”

多极世界:德国前总理科尔说:“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多极的世界。美国作为世界大国继续存在。但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力量中心:欧洲、俄罗斯、中国和印度。” 你赞同上述哪种观点?你认为未来的世界格局将会朝什么方向演进? 1、格局特点:




2、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1993年, 成立,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将两极格局瓦解视为跻身 大好时机,力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与美匹敌的 不断好转。 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 【合作探究】

材料一 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日前在此间表示,当今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由一国指挥世界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他说,当世界的两极体系不复存在时,人类应当走向一个以几个中心为依托的多极世界,目前的世界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最近又出现了走向单极世界的倾向一一有一个大国企图指挥世界,这是不能接受的。

材料二 在谈到地区冲突时,普里马科夫认为,这种冲突现已同国际恐怖主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冲突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从而使世界面临新的危险。他说,车臣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当地的恐怖分子和分离主义者得到外部的支持中学历史教——材料一、二均摘自新华社索非亚2000424日电学园地

材料三 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破天荒第一次不仅是作为欧亚大陆大国关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出现了。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

一一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回答:(1)分析材料一,“最近又出现了走向单极世界的倾向”具体指什么?结合所学回答世界的两极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2)概括材料二中所说的“世界面临新的威胁” 3“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其结构性的变化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把握怎样的原则? 【目标检测】

1.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放弃苏共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这表明他的改革( )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B.取缔了苏共 C.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D.能够推动苏联政局稳定 2.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3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大增旧本越来越不满足“经济强国”的地位,积极谋求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为此,日本众议院通过了允许向海外派遣军队协助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法案,并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下列说法中不能表明上述现象的是( )

A.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B.日本的行为违反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日本妄图操纵国际事务,加紧争夺国际政治领导权D.日本军队参加维和行动,维护了国际社会安全 4199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找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表明( ) A.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 B.苏东剧变后,“单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干涉他国制造舆论 D.美国凭借其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保护神 5、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普京的“遗憾”主要指( )

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 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 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62003年美国高盛公司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4国的英文首字母连缀起来,创造了一个响亮的名称BRIC(砖的英文“Brick”发音相同)“金砖四国”之名随之流行,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力量 B.中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可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C.俄罗斯正走出低谷,其发展潜力不可低估 D.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 CDDAD D

11(1)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企图称霸世界)

二战后形成美、苏两大势力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苏联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联合东欧国家于1955年成立“华约” (2)威胁: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俄罗斯取代了苏联的地位;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盟建立;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积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日本也主动参入国际事务,加快谋求大国的政治地位的步伐;整个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4) (4)积极参与;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73d2dd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