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味诗歌意境美

2022-11-13 03:1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体味诗歌意境美》,欢迎阅读!
体味,意境,诗歌,如何

如何体味诗歌意境美

概要:体味诗的意境美要建立在对作者性格、作品背景的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体悟到其中的韵味。本文仅针对学生对诗之意境的体味无从入手的问题,从诗的意象的角度,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之意境美,培养其审美趣味。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在中华文学艺术长河中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古诗,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要求:诵读古诗词,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由此观之,诗歌鉴赏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从美好的情境、美好的情感中获得审美鉴赏力的提升和情感的熏陶。笔者以为,要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要先明确诗歌描写了哪些“境”,也即诗歌的意象。“意象”是经过诗人思想、情感和想象重新把握与处理过的感觉,它是感觉材料的主观处理,是诗篇中最具体、最细小的形象单位。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或条件。如《次北固山下》开阔的意境,离不开“青山”“绿水”“潮”“岸”“风”“日”“雁”等一系列具体的意象。

笔者认为体味诗歌的意境美,可以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意象的解读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妙用方法、技巧,生动活泼、有效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品味诗歌的意象,从而感受到诗歌的意境之美。

一、借助影视资料中的意象,感受诗歌之意境美

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古诗中的不少意象已失去了踪迹,即使是相同的意象,如山与水,山依然是山,水还是水,但如今的山水与古时的山水又有不同,加上初中学生的阅历有限,对某些意象的陌生,如广东的学生很难想象雪的模样,很难具体形容江南水乡的情景。即使一些熟识的景象,如“落日”“小桥”“老树”等,因为地域的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对于生活经历少、想象力差的学生甚至无从展开想象,问及:“你脑海中是否形成一幅图画?”学生无奈地答道:“没有。”此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影视资料,让学生先睹为快,在此基础上进行意境的感知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时,我找来春天杭州西湖的视频,杭州西湖早春特有的水、云、花、草的景色,与树上莺在嬉戏的喳喳声,燕子在衔泥筑巢的动态景象有机结合,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唯美的西湖早春图。让学生边观看视频,边移情入境,发挥想象,想象自己身在其中的感受,领略作者营造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情思,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又如教学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江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壮阔秀丽的意境,体会到作者外出游历的喜悦心情,我上网搜索三峡风光的记录片让学生观看,再找来荆门一带与诗境吻合的早晚景象


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学生观看视频与图片后,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此时,再加以引导、点拨,学生们都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切身体会及诗歌中的美感。通过观、想、说的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亲手描绘意象,再现诗歌之意境美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跟学生解释意象的基本含义、类型,以及让学生明白相同意象在不同诗歌的不同表达作用。如有的诗歌因不同意象而意境雄伟壮阔,绚丽纤细;悲凉凄婉;豪放旷达;含蓄典雅,景象万千。与此同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在选择意象抒发情感时,因地域的不同,个性的迥异,心情的悲欢而呈现不同色彩,即使是相似意象的组合所产生的意境美也是迥然不同的。这些品诗方法技巧都要跟学生解释,让学生有一个赏诗的基础。有些诗歌意境美的感受还可以在学生对作品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新的艺术再现。此时采用绘画法是不错的选择。

如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时,要让学生感受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意境美,因为“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些意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或影视作品中司空见惯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多次朗读古诗,在明确作者当时的经历与所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让两位学生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作画,其它同学拿出纸笔,根据诗中意象来绘画。我读“大漠”,强调大漠的特点,提醒学生色彩的选择,再读“孤烟”要求学生在画中合理选择位置,又读“长河”提醒他们注意“河”的位置安排,而“落日”刚侧重于强调“圆”字,让学生亲自动手,抓住意象的特点,发挥想象力,边想边画,如临其境,作画时体会诗人的独自策马大漠的心情,感受其中的意境美。绘画法可以让学生手脑并用,把自己的感情融入画中,诗画结合,真正体会其中的“诗情画意”。

三、在生活场景中寻找相近意象,体味诗歌之意境美

历代名家在创作时喜欢追求“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认为诗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艺术欣赏的角度看,意境美含有言外之意景外之意,韵味之至,能产生一种蕴藉隽永,余味无穷的美感。有些意境的美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有时非得切身经历,亲临相似之境,才能在心中产生一种难言的美感。

如在教学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时,虽然诗句中有“菊”“篱”“南山”日、鸟等景物,然而学生却未能真正品味出诗歌宁静平和之美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况且诗句的字眼“悠然”本就无迹可寻。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呢?我试着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也试着深入解释诗文,但都无功而返。正当我躇蹰难解时,抬头一瞥間,教室


外,黄昏里,远处翠绿的青山若隐若现,不时有鸟从天空掠过,花圃中的垂叶荣颜色恰似菊花。我索性带孩子走到教室外,学陶渊明采起“菊”来,在无意间与“青山,飞鸟、山岚”相遇。虽然“我”境与诗人之境不尽相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有冲淡宁静之意。这个时候,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悟“当前”,体味“悠然”的深刻含义。很多学生都沉浸在“黄昏”的“悠然”之中,也陶醉在当前妙不可言的意境中。那么,我和我的学生离诗歌所营造的宁静平和的精神境界也许就不远了。

生活本身处处有美的踪迹,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自然中体味诗中意象之美,虽未能尽悟诗歌的意境美,却能在想象中真切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在配乐诵读中想象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呈现出一种自然流动的美。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诗的意境美中的“情”,就需要反复诵读诗歌,在音韵美的感染下想象意象,让平淡无声的意象带上错落有致的音韵,把难言的美感通过声音传达出来,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品味到诗歌意象背后的音韵美,我采用了配乐诵读的方法,把音乐与语言相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如教学《黄鹤楼》一诗,先要求学生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再播放配乐诵读的视频,让学生先获得初步的感受,然后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要求学生在读时融入一种悲凉的感情,在读中想象作者远离故乡,登楼望远见到悠悠白云,江中清晰分明的树木,鹦鹉洲上春草繁茂的景象时的那种孤寂,品味作者在暮日西沉江上烟波渺渺中思念家乡的情感。音与韵,情与景的有机结合,把抽象的诗意变得形象可感,并得到美的熏陶,

当然,体味诗的意境美要建立在对作者性格、作品背景的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体悟到其中的韵味。本文仅针对学生对诗之意境的体味无从入手的问题,从诗的意象的角度,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之意境美,培养其审美趣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753a6d612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