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不如身教

2023-02-22 15:03: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言传不如身教》,欢迎阅读!
身教,言传,不如

言传不如身教

作者:郑心仪

来源:《新湘评论·下半月》2019年第02

钱锺书和杨绛怎么教育钱瑗?

不用管,不用管,钱静汝连连摆摆手,钱瑗真的乖,大家都喜欢她。

钱静汝是钱锺书的堂侄女,钱瑗比钱静汝大两岁,两人在上海避难时曾一起玩耍。 那是钱瑗出生后第一次回国。钱锺书一上岸就直赴昆明西南联大,杨绛带着1岁多的钱瑗来到了上海,有时挤居钱家,有时挤居杨家。

不会叫人,不会说话,走路只会扶着墙横行,走得还很快。这都证明我这个书呆子妈妈没有管教。在《我们仨》里,杨绛回忆起钱瑗刚回国时的模样,掩不住自责。但回国后,杨绛也没有更多工夫去管教钱瑗。她被派去做了上海振华分校的校长,还兼任高三的英文教师,格外忙碌。钱瑗盼着跟妈妈玩,只能晚上趴在桌边看她改大沓课卷,看着看着,就含着一滴小眼泪,伸出个嫩拳头,作势打课卷

妈妈不管自己,钱瑗就自己管自己。她回国不久就得了痢疾,吃坏了肚子。只要大人告诉她什么东西不能吃,她就不吃,还能看着大家吃,一个人乖乖坐在旁边玩。再大一点,钱瑗就会自己爬楼梯找表姐玩。一只小桌子,两只小椅子,两个孩子面对面坐着,表姐读上下两册《看图识字》,钱瑗就旁听。杨绛看钱瑗这么喜欢,也为她买了两册。结果一天晚上,杨绛一回家,就被叫去快来看圆圆头念书。钱瑗把杨绛买的书倒过来拿,却从头念到底,一字不错。原来,她每天坐在小表姐对面旁听,认的全是颠倒的字。

外公杨荫杭知道了这件事,对杨绛说:过目不忘是有的。钱瑗特别得外公疼爱,午睡时总和外公睡一个床,还枕着外公特别宝贝的小耳枕。要知道,杨绛姊妹兄弟,没有一个和杨荫杭一床睡過。钱福炯百岁冥寿时,钱锺书、杨绛带着钱瑗回到了无锡老家。这次家人相聚,钱基博惊奇地发现,钱瑗是吾家读书种子,非常得意。爷爷、外公都对钱瑗格外疼爱。 钱锺书总说女儿刚正,像外公;爱教书,像爷爷。此话应是无错:钱基博曾自述做蒙师是家传,钱瑗生前就在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做教授;杨荫杭曾在欢迎某军阀的名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立即登报声明自己没有参与欢迎,钱瑗亦在某会议上直言父亲并没有推荐某专家的著作。

但钱瑗大概最想自己像的,该是爸爸与妈妈。在她去世后,友人曾回忆起这样一段往事:她从不以家庭背景骄人,只是非常感激父母给她的不言之教。我听钱瑗讲过她在家受教


的生动故事:她读初中时,家住在中关村。有个晚上停电,父母就坐在黑地里谈论诗文。钱瑗在一旁听得入迷,我当时想,古诗这么有味道,第二天便找一本杜诗来读。读读,好像也不那么有劲。有不懂的,去问爸爸,爸爸却说:诗哪是好讲的?去去去去!我读英文也是这样,有问题去问爸爸,爸爸从不直接回答,总是推给我许多许多本字典,叫我自己去查。查查,查到一半,也就找到答案了。有时实在书都翻遍了,还是不明白,再问爸爸,爸爸才告诉我。所以,我从小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在《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的百岁答问》中,曾经有过这样一组问答: 您认为怎样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

我体会,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的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76ea73613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