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精品教案_9

2022-05-05 21:12: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精品教案_9》,欢迎阅读!
东坡,选读,耳目,宋词,唐诗

《定风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吟诵诗词的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诵诗词。 2.能抓住关键词,分析体会诗词中寄寓的感情。 3.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节奏,读懂作品,读出情感。

2.难点:赏析形象,体会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的系统讲解而使学生获得大量知识。

2. 问答法: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答问,进行思想的碰撞,得出结论。 3. 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得出明确的答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他,凝望庐山,道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他,遥望苍穹,唱出了“西北望,射天狼”的气概;他,对饮明月,吟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间祝福。他就是?(出示苏轼的头像)

二、诵读此词,把握情感

1.先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情感,根据课文注解了解词义;组内试读并点评指正;请学生来读并点评;老师范读,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最后学生齐读。

2.诵读小序,梳理补充图表。

时间:__________ 地点: 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 人物: __________

细节:__________ 同行: 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 3.读懂正文,把握情感。 学生齐读正文,思考:

1)上片中这些重点词语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莫听——表现出作者面对风雨,毫不在意的态度;

何妨——表现出乐观旷达的情绪;

吟啸、徐行——两个动词刻画出作者在风雨中泰然自若的形象; 轻胜马——表现出作者轻松、闲适的心情;

谁怕?——这句以反问形式表现出作者对坎坷道路的无所畏惧; 任平生——表现出作者对待人生坎坷的超然心态。 2)下片中这些重点词语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酒醒、微冷——表现出作者面对风雨,毫不在意的态度; 却——含有出人意料的意思,体现了人生的沉浮无常; 归去——表达出作者归隐弃世之思。

3)延伸:作者想归隐何处?与陶渊明的归隐是否一样?(学生探讨回答) 明确: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与陶渊明的归隐不一样。


三、问题探究,课堂练习

1.文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什么意义?

“风雨”象征诗人宦海生涯中的各种打击,同行人在这种打击下都狼狈躲避,而诗人却选择了勇敢面对。

②“打叶声”说明雨点很大,亦象征打击很沉重、严酷。

③“烟雨”,从形象上看,有飘渺、朦胧之感,给人如梦如幻之感,平生烟雨中则有人生如梦之意,这是苏轼对官场俗世的否定。

④“斜照”代指夕阳,是借代。在“微冷”之时,忽迎斜照送暖,道出了人生无常之理。

2.作者写到“回首向来萧瑟处”,这“萧瑟处”指什么? 明确:字面上指在风雨中前行的坎坷经历,实际指的是作者至今所经历的人生坎坷。

3.课堂练习: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明确: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四、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1.《定风波》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生发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作者具有达观自信的智者襟怀。

2.学生齐读,结束全文:屡次遭贬,打不倒您的信念;艰难世事,造就了您的豪放诗作。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您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腐蚀您乐观向上的心。您把苦难研成墨,把贬谪当作笔,挥毫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词章。苏东坡,我们敬您、爱您!

五、作业设计:背诵《定风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77d998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