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题与问题学生个案分析

2022-07-22 09:2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生问题与问题学生个案分析》,欢迎阅读!
学生,问题,个案,分析

精品文档

“学生问题与问题学生”个案分析

导生姓名: 陈祥

一、前期综合表现 1、行为表现描述

该生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平时不爱与同学交往,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讲义气,常常不分是非地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无常,存在着反抗和逆反心理。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不能处理好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与同学交谈不健康的话题,看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另外,就餐就寝的自觉性仍不够,说谎话、顶撞长辈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2、学习成绩描述

该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成绩不佳,每次考试级段排名在190200之间。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不自觉、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抄袭作业的现象等。 3、非智力表现描述

该生思维较活跃,语言表达能力一般,运动能力较好。对班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学生问题分析 1、家庭背景

父母经商,家庭条件较好。 2教育背景

家长忙于经商,工作节奏加快,造成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平时对孩子关心管教不够细致,缺少正确细心的引导和良好的表率作用,更缺少沟通和交流;又因为过分溺爱,导致其许多行为习惯不大好。家庭教育也逐渐失去作用。 半个月只能回家一次,在校时间过长,血缘亲情得不到及时呵护,这也导致该生有厌校、厌学之感。 3、突发事件的影响



4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分析

问题学生所指的是客观上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至于“问题”,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作为一名学生除学习之外的其他方面。如果说,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把学生都培养成人才,那么这些问题学生的出现在教育范畴内却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者面前的一个严肃而又严峻的话题。我们有一些学生,在他们眼里,学校仅仅是学校,老师也只能是老师,初中教育还是义务教育阶段,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德育报》上曾有文章曰“老师怕学生”:学生屡教不改,教师甚至连一些严厉的话也不能说,否则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教师将处于一个尴尬而艰难的境地。现实中,某些时候也的确如此。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时显得是如此的困难重重和艰辛,在一次次的收效甚微中茫然、疲于奔命。这样的学生虽然为数不多,但他们所带来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远的。



1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三、教育导向、措施

1、为该生确立的教育目标(含行为目标、学习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

⑴学会立志,树立奋发向上的志向; ⑵增强责任心:集体责任心和学习责任感;

⑶要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⑷培养爱心,学会关心他人。 2、已采取的教育方法、手段及采用依据

⑴发现闪光点,多给予表扬,帮助树立自信心。随时随地的表扬、鼓励是一种欣赏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训练,专治学生们自暴自弃的心理问题。

⑵经常沟通,培养情感,及时发现问题。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打开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灵窗口,使他们的内在潜能得以开发,找到自信,找回自我,找到成才的阶梯。

⑶与家长进行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学生。 3、已有教育案例中相似情况及措施的引述

⑴多管齐下,以诚感化。对问题学生仅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方位强化管理。任课教师与家长都应该参与,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为他们的转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⑵耐心激励,换位认知。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它要求教师要有耐心,对学生的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忍耐、等待;对其转化过程中表现的闪光点或进步,则要及时挖掘,予以激励,使其有成就感,并转化成前进的动力,从而树立改正缺点、纠正错误的信心。谈话时多以朋友的身份、商量的口气,常采用“角色换位”的方法,引导他自我检讨,找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么处理,同时也让他学会宽容和体谅别人。

⑶量才而用,建立威信。为了较好地约束他的行为,消除其一些不良的意念于萌芽状态,可以让他当班干部,负责班级的一些活动。同时协助他出色得完成工作,使他的才能得到了施展,让他感到自己受到了老师、同学的重视,从此他的行为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规范,在同学中的威信也增加了。 4、专家、学者对类似情况的分析

爱尔维修说过:“即使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让问题学生在师爱中学会自我教育,用真诚的爱帮助问题学生转化;发现差异,利用差异,培养能力,转变他们的思想,改变行为习惯,调整学习状态,挖掘内在潜能,使这些问题学生 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不再有“问题”,尽快转变成优秀学生。 四、教育成效(与第一部分对应的学生现状描述) 1、行为表现描述

能基本遵守校规校纪,按时就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与同学的关系有所改善,懂得辨别是非;近来没有发现看不健康的书籍。 2、学习成绩描述

学习比以前努力了,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作业基本能独立思考,遇到不懂的题目也能



2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主动问老师了,成绩有些进步,但还不是很稳定。由以前的月考190200名到现在的160180名。这也是成功的一个表现。但由于意志薄弱,学习的自觉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非智力表现描述

比以前热爱班级,关心集体,关心同学了。 五、结论与反思

1、由此案例归纳的具有普遍性的教育规律

⑴转变问题学生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件易事;况且其转变也是反反复复的。为此,教师在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充满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同时,教师在转变过程中要有“四个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生活上要多关心,处理矛盾要当心,做思想工作要细心。

⑵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形成合力。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必须得到家长支持和配合。教师可及时通过家长收集和反馈信息,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同时,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与教师通力协作,尽快促使问题学生的根本转变。

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学生品德过错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不同,他们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严重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2、今后对该生及类似学生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总结

当问题学生成为我们沉重的负担,当由此而产生的种种学生问题困扰着我们的时候,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也没有理由去停止我们的关注与思考,因为对学生的所有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当然,解决这些问题有着极大的难度,其中有很多因素并不是作为一名教师所能够决定和改变的,这是一个需要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来共同解决的一个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则更应把培养人才建立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基础之上。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学生的品行、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对于问题学生,我们更应去努力创造一种心灵触动后的感悟与交流,这种改变远比单纯提高成绩显得重要而有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事实上在问题学生身上所体现出的学生问题,有时远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也不是靠我们单方面美好的愿望所能解决,必须实施一定的惩罚。实际上,惩罚有着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它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玉不琢,不成器”,即使是一块美玉,同样需要雕琢。何况我们所面对的却有一些质地不同、或许带有一定瑕疵的原材料。教育如同雕琢,而雕琢必当有所取舍,不经历道道刀痕,美玉永远只能是一块“石头”,连一个合格的成品都算不上,何谈其艺术价值。我们追求让学生在充满阳光的环境中积极、自由的和谐发展,但同样对待一些学生,适当的惩罚教育和挫折教育以及由此而确立的完备体系也将必不可少。某种程度上,正如外来强加的一些约束和规范会造就一些优良品种一样,在经历短暂的阵痛之后,至少在做人方面,我们或许能为学生的未来铺就一条平坦的人生之路。



3欢迎下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782d81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f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