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2022-12-09 22:1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欢迎阅读!
百首,熟读,吟诗,唐诗,不会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吟” 蘅塘退士孙洙《唐诗三百首》以实用为目的, 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为原则,追求自然的审美情趣和含蓄蕴藉的风格, 这是《唐诗三百首》所表现出来的审美价值取向。这种审美价值取向根植于中国深厚的文化土壤, 从而使《唐诗三百首》成为“风行海内, 几至家置一编”的佳构。同时,《唐诗三百首》的用意还在为人们指导学诗、写诗的门径。

清人施补华在《岘墉说诗》中指出:“学诗须从五律起, 进之可为七古, 充之可为七律, 截之可为五绝, 充而截之可为七绝。”施是同治年间人, 虽然晚出于蘅塘退士孙洙, 但这种观点从创作的角度来说, 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从每句的字数来说, 五言比七言少两个字, 要求语言精炼, 须在锤炼上苦下功夫;从全诗来看, 五律比五绝多了两联, 又多了一项讲究对仗的功夫, 这是与七言律诗息息相通的。由此可见, 《唐诗三百首》选五律最多, 80首;又选七绝压卷, 合七言乐府共70首, 其意义就在于此。至于它分体排列的体制, 也是为了便于学诗者的直接仿效, 突出它的范本特点。

此外, 还力求选择艺术形式典范性较强的作品, 以利读者仿作。这从蘅塘退士孙洙的许多评注可以看出, 他的重点在于指点作法。他的评注, 大多从诗歌的篇章结构入手, 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诗, 起笔即有“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的慨叹, 蘅塘退士孙洙对首联的批语是:凭空落笔, 若不著题, 而自有神会。末联批语则是“应上半首” 指出此诗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又如评杜甫的《望岳》“字字是望……结明望宇”。至于《春望》诗的开头两联批语则是“四句十八层”;“烽火连三月”句批语云:“承感时”;“家书抵万金”批语云:“承恨别” 指出其意脉相承的特点。这些批语对读者了解诗歌的构思很有帮助。

有的批语着眼于艺术表现方法, 杜牧《秋夕》批语云:“层层布景, 是一幅著色人物画, 只‘坐看’二字, 逗出情思, 便通身灵动。”此诗无一抒情语, “坐看”二字透露了宫女哀怨与期待的复杂感情, 含蓄蕴藉, 耐人寻味, 这个旁批颇为精辟。在元稹《遣悲怀》诗中批语则云:“古今悼亡诗充栋, 终未能出此三首范围者, 勿以浅近忽之。”指出了是诗语浅情深的艺术特点。又如温庭筠《瑶瑟怨》批语是:“通首布景, 只‘梦不成’三字微露怨意。这些批语总结了融景于情的创作经验, 强调诗歌艺术含蓄的重要性。蘅塘退士孙洙欣赏“言近旨远”的诗歌, 寓无限之意于不言之中, 让读者吟咏想象而得之。他从创作的角度指出, 抒情写景应以最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容, 这类批语在书中随处可见, 评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是“二句十四层”。诗歌不仅写了风、天、猿、渚、沙、鸟六种事物, 还描写了它们的声音色泽和情状, 秋声秋色, 构成了萧瑟的深秋意境。

蘅塘退士孙洙于诗崇尚自然, 他非常注意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如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 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 何日复归来”的批语是:“四句一气旋折, 味无穷。”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批语云:“一气旋折, 八句如一句, 而开合动荡, 元气浑然, 自是神来之作。”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批语云:“一气贯注, 八句如一句, 与少陵‘闻官军作’同一格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78d0230a1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