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戴老师之风韵——《戴老师的高能唐诗课》读后感

2022-09-17 13:1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品戴老师之风韵——《戴老师的高能唐诗课》读后感》,欢迎阅读!
老师,高能,读后感,风韵,唐诗

品戴老师之风韵——《戴老师的高能唐诗课》读后感

如今,已适应全面现代化的人群中,还有多少真正为了探研古人心境而沉心于诗词中的人?哪怕诗词加入教材,学生听讲也多半是为了考试。改观我的是戴建业老师,他的毕生研究向我们诠释了研学诗词的意义所在。一个久经世事年过六旬的老人,在他笔下亲和诙谐的字句间,却层层映射出他所经受的人情冷暖与其品格。

他引领着炎黄子孙接续旧时的文学成就,体现出他身上的风韵。

在讲到《次北固山下》一诗时,书中称许:那时“大唐迎春”翠微之外是狭长的旅道,碧波之上是诗人的扁舟。正是这种明朗阔达的境界,使得书中称颂这是“盛唐之音”。春意蔓延在长江之上,江面宽阔的下游潮水涨高,恰遇上的顺风使船帆舒展。在那个无法摄影的时代,诗人用平缓细腻的口吻描绘下了使人舒心的美。残夜未尽之时,已然红日初吐;旧年未跨之际,却现融融春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颈联是诗人对世人的宣告:诗国的春天来了!这句千古名句,儒雅深沉地诠释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最后想到“雁足传书”,希望大雁捎去诗人的家书,以表达自己淡淡的思念。

单是此书对这首诗的赏析,就跳脱了常人的思维,不仅仅是写了诗人的思乡,诗人的忧愁,而更多的展现了诗人那种乐观豁达的心境,贴切地称述为“盛唐之音”。而戴老师之所以会将这首诗转悲为喜地理解,离不开他自身充分的乐观积极。如此历经世事而安然若素的心态,正是戴老师处世的风韵。

而讲到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时,戴老师说:“我每读到这首词,就容易读得哭起来。”我不明所以,便上网了解,才知他竟和苏轼有相似的过往。这首词,是为了悼念苏轼的亡妻,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词的开头,对阴阳相隔的亡妻直截地倾诉。十年来,深沉的思念、真挚的情感使词人对她难以忘怀。这是“想忘的恰恰是忘不了的,想记住的恰恰是最容易忘的。”最好的印证。爱妻葬于千里之外,无人


倾诉,词人也已风尘满面,鬓白如霜。夜里梦回家乡,词人与妻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短松之冈,是苏轼的断肠之处。

照书中所说,苏轼的相思之情写得“力透纸背”。原来诗词与俗世的关联就在于共情。戴老师四处奔走,只为换回妻子一命。可她终究抵不过纠缠的肺癌和高昂的物价,驾鹤西去。之所以戴老师会闻词落泪,也大抵是这个原因。在他身上,我们更是能切实地明白“生死两茫茫”的孤寂与悲凉。他与古人的情思相通,这般牵肠挂肚,便是他为人的风韵。

尝尽了悲欢离合的戴老师,却用他诙谐明朗的语句,向我们展现诗词中任何值得了解,值得品味,值得传承的人文品格。他教会我们的是要磊落飒爽,要长相厮守。为人要不忘记亲人、不抛弃朋友,处世要抉择果断、困难时心境乐观。

他指引着华夏儿女传延古时令人敬佩的文学造诣和精神文明,显示出他身上最质朴而崇高的风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7a993b3d3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