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2022-05-04 07:02: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欢迎阅读!
山寺,禅院,译文,赏析,原文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 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 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 回声。 一作 “竹” 初日 早上的太阳。 禅房 僧人的房舍。

万籁 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一作 “都”

但余一作“惟闻 ”,余:剩下。

(QNG) —种打击乐器。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以表示活动的幵始或 束。

人心 :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 建的,到

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 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 登破山,

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 “丛 ”,

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 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 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 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 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 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 “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 ”(《维 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 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 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 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 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这是一首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 对,而次

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 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 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 思,恰如唐代殷 ?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 “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 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 ”(《河岳英 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 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词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 象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 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 “竹径 ”两句,说 “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 ”。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 “竹径 ”两句 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 “莫获一言 ”(见《题青州山斋》)。 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 “竹径 ”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 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 ?誉为 “警策”的“山光 ”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 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 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 风格和成

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 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倪其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7d2046c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