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论述秦汉至明清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名称、内容及变迁情况

2023-05-01 10:3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政治制度史:论述秦汉至明清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名称、内容及变迁情况》,欢迎阅读!
秦汉,行政区划,明清,论述,中国

中国政治制度史:论述秦汉至明清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名

称、内容及变迁情况

中国政治制度史:论述秦汉至明清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名称、内容及变迁情况。

行政区划,是指一个国家行政管理的区域组织系统。国家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有效地控制各个地域,通常在其所辖的领土范围内按照自然地理的条件、政治经济的状况、民族和人口的分布、历史的传统以及军事的需要,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级次的若干行政区,这种划分叫做行政区划。

即使在一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的级次和名称也不是一定相同的,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沿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萌芽时期(先秦)、 郡县制时期(秦、汉)、 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 道(路)制时期(唐、宋)、 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萌芽时期:国家的产生,是形成行政区划的先决条件。

夏、商两代和西周,都还没有完善的地方行政制度,无论是“方国”,还是“诸侯国”,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国家,与夏、商、周王朝之间都只是松散的臣属关系。

春秋以后,县、郡的出现才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的肇始。 所谓的九州、五服、九畿之说虽是后人杜撰的先秦行政区划,但也反映出战国及之后人们的地理视野不断扩大。

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或幽、并) 五服:“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 九畿: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九畿

县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始于春秋初期,最初设置在边地,带有国防作用。


郡县制时期:从秦始皇统一中国,正式确立郡县制为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划,到魏晋时期实施州制行政区划制度,郡县制经历了秦、汉四百多年。

《汉书·地理志》云:“秦京师为内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内史,领京畿诸县,不在36郡内。

陇西、北地、上郡、汉中、蜀郡、巴郡、邯郸、巨鹿、太原、上党、雁门、代郡、云中、河东、东郡、砀郡、三川、颍川、南郡、黔中、南阳、长沙、楚郡、九江、泗水、薛郡、东海、会稽、齐郡、琅邪、广阳、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以上为始皇二十六年所置36郡。

州制时期:西汉末年王莽专权,企图实现《尧典》中所谓“肇十有二州”的古制。

三国时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改汉十三州为九州。不久,魏文帝曹丕又改为十二州。置有司隶、豫、兖、青、徐、雍、凉、冀、并、幽、荆(汉荆州北部)、扬(汉扬州北部)三国时共有州17(其中荆、扬各有二州),郡167,县1206

西晋全国共有州21,统郡、国173,县1232 隋设郡为190,县1255 州制在中国实行了四百年左右。 道(路)制时期

唐初,李渊统一中国后,一度改郡为州,恢复州领县制。不过,唐朝后期的最高行政区划不是州或郡,而是“道”了;宋朝的最高行政区划是“路”。“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的性质,然后转化为行政区。该时期从7世纪初至13世纪后期,达六百多年。

唐太宗为省并州、郡,主要依山川形势划全国为10道。这10是: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和岭南。后玄宗时增为15道。

唐道下辖府、州,府(包括都护府)、州下领县。开元末年(740年),15道统领府、州328,县1573。此时,唐朝的疆域已超过汉武帝全盛时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7dc48597d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