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信息化的产生与发展

2023-04-21 05:0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会计信息化的产生与发展》,欢迎阅读!
信息化,产生,会计,我国,发展

我国会计信息化的产生与发展

作者:李建波 李艳红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9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会计也在经历一场信息化革命。从手工记账的“1.0 时代”,到会计与计算机相结合的“2.0 时代”,再到如今“云会计”模式下协同交互的“3.0 时代”,会计信息化发展对社会影响重大。鲁迅说过:“我们看历史,能够据过去以推知未来。”本文对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手工记账;会计信息化;展望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8-0252-01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缓慢起步阶段、自发发展阶段、政府推动发展阶段和向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阶段。

( ) 缓慢起步阶段(1979-1982 )

“ 会计信息化”一词脱胎于会计电算化、计算机会计应用等。1979 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从原东德进口计算机,用计算机进行工资、产值等方面的计算。这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开端。19818 月,中国人民大学和长春一汽联合召开“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研讨会”,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王景新教授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当时,一些大中型企业由于业务复杂繁多,开始对单项会计业务进行电算化处理。这一时期,由于计算机比较稀缺,价格昂贵,专业人员缺乏,加上会计软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较少。同时,政府部门也没有重视会计电算化应用问题,从而会计电算化发展缓慢。

( ) 自发发展阶段(1983-1987 )

为推广计算机应用,国务院于1983 年成立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会计电算化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从1983 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市场上出现大量微机,全国多数企事业单位纷纷购买微机。各企事业单位开始掀起计算机应用的热潮,据财政部调查,这一阶段全国约有14% 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伴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纷纷组织力量开发会计软件。然而,由于在宏观上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与管理,单位缺少配套的内控制度与组织管理制度,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经验不足,人才缺乏,各企业分散开发会计软件,闭门造车。从而导致这个阶段开发软件周期长,质量差,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 ) 政府推动发展阶段(1988-1998 )

1988 年,用友、上海立成应用软件研究所等商品化软件公司成立。随后,全国出现了金蝶、先锋、浪潮等软件企业,在政府的推动下,这些企业发展较快。为规范全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国家财政部及其他有关部门也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规定。例如,1989 12 月,财政部发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 试行)》,其中提出了会计软件的10 项标准,为会计软件的通用化、商品化和规范化以及会计软件的评审提出明确的标准。1994年,财政部印发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1996 年发布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1998 年,中国软件协会财务与企业管理分会发布了《中国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国家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制定的规范制度助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


在财政部和各省区财政厅的推动下,会计软件逐步实现了商品化、通用化、规范化,商品化软件走向成熟,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产业应运而生。

( ) 向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阶段(1999- 至今)

1999 4 月,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在深圳举行,会上会计理论界的专家就“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叫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专家一致认为采用“会计信息化”更顺应潮流。“会计信息化”首次被专家明确提出。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开始由政府管理逐步转向行业协会。软件生产厂家开始推出面向企业管理的会计软件,大型财务软件公司积极向ERP 转型。进入21 世纪后,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软件公司推出管理型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促进财务业务一体化。

2008 11 12 日,财政部牵头成立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 中国地区组织,这迎来了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2009 4 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未来十年的目标和工作任务。2013 5 29 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编报规则》,积极推进XBRL 在中国的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规范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2013 12 6 日,财政部重新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2017 5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联手Kira Systems 推出财务智能机器人,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审计等工作中。财务智能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会计工作正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展望

( ) 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中

未来,通过财务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实现,大量重复性高、易于标准化和流程化的核算记账工作将完全被更精准、高效地人工智能所取代。物联网下人机交互模式将会促进更深层次的业财融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推动企业向管理会计转型。

( ) 未来的会计信息化是提供共享服务的信息化

在云会计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有机融合,企业实现各项经济业务与会计信息处理的无缝链接,数据资源实现企业多部门共享。另外,会计信息化目标不局限于面向企业的需求,还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 )XBRL 技术将广泛应用企业工作中

广大企业通过XBRL 实现财务和商业报告数据准确、及时和高效地存储、处理和交流,在实现会计事项和交易XBRL 化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系统XBRL 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7eada5f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