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车”文学社运河风情作文

2022-05-26 22:33: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风车”文学社运河风情作文》,欢迎阅读!
文学社,风车,运河,作文,风情



“风车”文学社运河风情作文

风车历史悠久,最早叫八卦风轮,代表着喜庆和吉祥。运河北端通州的风车已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岸边有首童谣唱到:“大风车,乾坤梁。清风起,四季祥。绵延千里运河水,森林万亩两岸芳。九连环,五色香。天高海阔传播尽,源远流长美名扬!”

北京市通州区郎府中学风车文学社是运河岸边的一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社刊《风车》几乎转到了学校每个同学的手中,他们爱不释手。这个《风车》虽显幼稚,但恰如运河水,滋润着一茬又一茬蒲柳弟子。也许哪一天,又一个刘绍棠在这里诞生了。

捉肉牛

郑嫣然

你吃过牛肉,可你吃过“肉牛”吗?就是蝉蛹——那味道可是皇上家的祠堂——太妙(庙)了!

捉肉牛对于我来说不过是孩提时的游戏

但逢麦收一结束,知了便像约好似地疯叫起来。“田家少闲月”,忙碌了一天的大人们回家做饭,我们小孩子可闲不住。拿上铅笔刀便扑楞楞地像小鸽子出笼一样飞出家门,一直飞进运河边的小树林。杨树、柳树、榆树、槐树杂生在一起,那是我们玩耍的神秘天堂。知了比我们还喜欢这片林子,他们唱啊窜的。

我们不是捉树上的蝉,而是找地下还没钻出土的蛹。孩子们都是找蝉蛹的高手,哪些小窝窝有蝉蛹,孩子们一打眼便识得,不会漏掉任何一个。见个小洞,用铅笔刀剜几下,准有一只肥硕硕的肉牛。每一棵树下都会有一个孩子,各自蹲在地上用刀剜着泥土,看那样子真可谓:唐僧取经——一心一意。但凡挖出一个,小伙伴们都会用驴似的嗓门大叫道:“又逮到一个!”那叫声在林子里久久地回荡着。

如今,我已是中学生了,知了声声的夏天早已离我远去。

捉肉牛对于爷爷可能是一种甜美而又酸涩的回忆。他的童年,和刘绍棠捋完榆钱后,就是和张洁去挖荠菜,然后就是捉肉牛了吧。肉牛救过他们的命。

可能是习惯吧,爷爷每天都去那树林边遛晚儿,带上手电筒,顺便捉几只肉牛回来。晚上肉牛基本都已经爬到了树干上,这样用手电筒照树干上的肉牛比起从树下挖肉牛要难得多。一晚上下来,能拾三五个就很不错了,运气好时能拾到十几个。回来爷爷把拾得的肉牛煮熟,然后一个一个装到矿泉水瓶子里,再放进冰箱里冷藏。一天三五个地往里装,等到过节过年的时候,爷爷会把他一夏天的“劳动果实”做一盘美味给我们端上桌。

是啊,“一个夏天的劳动果实”。整整一个夏天,爷爷乐此不疲,每晚仰着脖子、举着手电筒、挨着蚊虫的叮咬,绕着树一棵棵地转,每天照到三五个。一天一天又一天,要转多少圈,树都粗了壮了……

今年的除夕夜,爷爷把冷藏了一个夏天的记忆,端上了饭桌。满桌子的鸡鸭鱼肉中,唯独这盘黄焦焦的炸肉牛让人馋涎欲滴。爷爷和我几乎同时把筷子伸向它,放在嘴里咀嚼着,也许都能嚼出不同的滋味吧……



评析:

1 / 4




除夕之夜的一盘炸肉牛,让祖孙咀嚼着不同的滋味。捉肉牛是哦童年的游戏,是爷爷对苦涩生活的回忆。作者把捉肉牛河流烧汤的《榆钱饭》、张洁的《挖荠菜》稍一勾连,就是文章深刻了,有了不同的审美价值。运河边的孩子,拿起笔来也有运河乡土风格,那真挚情感,那生活气息,那语言技巧,让读者向往着运河,回忆着运河,感叹着运河。

指导教师:郭富强



红樱桃,绿樱桃

张吉月

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樱桃挂果还要长一些,一般要六七年,正所谓樱桃好吃树难栽。我家的樱桃由于父母修剪科学、精细管理,今年就有回报了。

京东绿谷寻樱桃,过了运河大桥,你绕不过我家的樱桃园。

满园的樱桃树开花了,那花,白中带有少许红色,每朵花都有五个花瓣。中间的花蕊是黄色的,花蕊中的花丝像孔雀的毛一样美。绽放的樱桃花像小姑娘俊俏的脸。我没事总随父母到樱桃园干些力所能及的活,除草捉虫,浇水施肥。也算滴下了不少汗水。

樱桃花纷纷落地了,樱桃树立刻失去了以往的光彩。接着便是几天的小雨,樱桃树该怎样了呢?沮丧了好几天的我惊奇的发现樱桃花凋谢的地方竟然长出了青涩的果子,如黄豆大小。又过了几天,樱桃树上的果实就由青变成浅黄,由浅黄变成浅红由浅红变成深红……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一颗颗樱桃红润欲滴,晶莹剔透,像一颗颗耀眼的红宝石。呈现一幅“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的画面。

樱桃是开了花最快成熟的果子。摘一颗含在嘴里,立时就会感到“梅子流酸溅齿牙”。爸爸擦着汗水,望着满园的硕果说:可以开园了。

开园了,我自然成了我家樱桃园的形象大使。“欢迎观光,欢迎品尝,欢迎采摘。”看着远来的客人进进出出,我们全家人心里就像嚼着大樱桃一样,甜滋滋美滋滋的。

我为顾客分发小塑料桶,搬梯子;爸爸妈妈忙着为他们装盒打包……一个小女孩拽着妈妈的胳膊不肯上车:“我不要摘下的,我要那树枝。”我知道爸爸看见了这一幕,他不会答应的,他不会破坏自己侍弄了一年的樱桃树。我悄悄劝爸爸:“给他锯一枝吧,也算咱送她一张名片,让她为咱宣传嘛!”“你这这丫头,嘴比樱桃还甜,给她锯一枝!”

我拿着手锯,挑一枝果多叶少的锯下,像一串红灯笼,送给那小女孩。那母女俩感动得一起跳起来,舍不得上车。

爸妈不停地装箱打包,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我知道:红樱桃,绿樱桃,都是汗水浇灌的呀。

评析:

悠长的运河水,养育了又一代朴实的运河人。《红樱桃,绿樱桃》朴实里不乏诗情画意,也给人许多思考。作者从看樱花、观樱桃、卖果实,品味着生活,体味着成长。生活就想好像一颗樱桃树,当樱花烂漫过后,蕴育出的不只是果实,也许还有文化。红樱桃,绿樱桃,沁润着一个关于运河人成长的故事,一个关于新生活的传说。

指导教师:张德虎

2 / 4




河南河北

马文静

美丽的大运河畔是我最可爱的家乡,可爱的家乡里有我最美丽的故事。 曾经的村庄古朴、素雅。青砖白瓦,绿树绕人家。村外不远处,是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河旁“佳木秀而繁阴”,柳枝随风而摆,柔美清秀;白杨挺拔高耸,意气风发。河对岸是另一个村庄,两村之人都喜欢到河边玩耍,我们和对面村子的孩子也都十分熟悉。

那时,大运河就是我们的游乐园。我们常常爬上枝梢,将小村的一切尽收眼底。谁家盖房添丁、红白喜事、做饭洗衣……我们都能看得清楚。有时,我们也会在河边捡一些石块,打水漂,看谁的石片飞得远。

我最爱的还是“纸船传书”的游戏。因为两个村庄被大河间隔,虽然水面不甚宽广,但要到对面村子走亲访友也须绕很远的路。于是,我们因地制宜,发明了这个游戏。我们以各家居住的位臵自然分为两队,“南村队”“北村队”就这样诞生了。开始时主要是南村做船,北村收信。我家住南村,我又在同伴之中颇有“计谋”,就肩负起了做船这个巨大任务。我们用硬一点的纸壳将船折好,再做一项秘密的防水工作(其实就是多缠一些塑胶带),就可以放信了。传递的书信无非就是一些约好“哪天哪天到哪哪哪去玩什么什么”的信息。慢慢的,北村的孩子也开始做船传信过来,有时不传信息,就为比赛看谁做得船好,能够顺利飘到河对岸。不知是谁提议,“纸船传书”就演变成了一场南北两村的“纸船过河”大赛。其实船做得再好,也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因为“纸船传书”怎么能离开风呢?

记忆随思绪追溯到那天,我们约好到河边赛船。那日的天气不是很好,最起码是对我们来说,因为没有风。不过既然是提前约好的,就决定与天斗一斗。我们“南村队”带着这几天精心设计的“战舰”潇潇洒洒而来。北村队早已等在河边,看样子,他们也是“志在必得”。我们商量了一下作战策略,大家同仇敌忾,决定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取得比赛的胜利。我把船小心翼翼的放入河中,“船呀船,你知道我为你付出了多少心血,我也知道你这一去九死一生,但这一仗至关重大,就算是赴死也要闯一闯,加油呀宝贝!”我在心里默念着。就像一位心怀大义的母亲为将要赴战场杀敌可能“马革裹尸还”的孩子送行。一声开始,我把船使劲往前一推,女孩子的啦啦队已经开始了“加油”“加油”的呼喊,男孩子用早准备好的荷叶,大树枝等拼命忽扇起来。

虽早知是凶多吉少,但没想到灾难来的那么快,刚下水没多久,船就不动了。于是,大家都跑到了扇风的行列,拼命地扇着风,可是,大家扇的方向不一致,船晃晃荡荡的又前进了一点儿后就开始原地打转,继而慢慢倾斜,然后侧翻、倒扣,最终,不见了。我们瘫坐在地上,无奈的望着对岸,对岸也在无奈的望着我们,想比他们也不顺利。

虽然是游戏,还是不开心。现在想来无强大的内动力,无有利的外助力,船想过河是不可能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船儿过河离不开风,人要成才也离不开好环境。我们有很好的外助力,只要我们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内动力,我们一定会顺利“过河”。

现在我们还是到河边来,玩放纸船的游戏,船里装上我们的心愿,任他自由漂流。

悠悠大运河能装载我们多少故事呀,可这故事还有吗?

3 / 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82652c8d5bbfd0a795673e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