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套路

2022-05-24 13:30: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作文套路》,欢迎阅读!
套路,作文

作文套路专讲一:三件事套路(基础篇)



作文从某种意义上,是一道题,一道高分值的简答题。作为一道题目它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有其一套约定俗成的评价标准(这儿不是说评分标准)。这个评价标准存在于每个阅卷老师的心中,各自有差但大同小异。 那么就有人要问了:评价标准到底是什么?

很简单,阅卷老师心中的评价标准,与作文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概括为一个字:现。

现,就是展现、表现的意思。初中的作文,是一个需要表现的舞台。考生在短暂时间和固定的题目内,将自己在表达方面擅长的东西展现出来,抓住老师眼球那就成功了。譬如构思,譬如语言,譬如素材,譬如结构等等。

能和语言相提并论的另一个点,是思维。在教学上越发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今天,语文作文对于逻辑思维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很多学生语言不咋地、素材很老套,但是凭借很好的思维,把话把道理讲清楚,也能拿到高分。

然而很遗憾,以上两项,语言需要笔头上的长期训练,思维需要脑筋上的不断磨砺,都不是一般学生在不怎么写作文的情况下能熟练“现出来”的。

所以我们不禁要问,有没有更简单、更轻松、更不用动脑筋的办法,也可以达到吸引阅卷老师眼光的目的?有。那就是——结构。

结构这东西,可深可浅。小至一篇作文,大致一篇论文、一部书籍,都离不开它。它从某种意义上展现的就是思维,不过是以一种更明显的方式来展现。可以说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在短短几百字中想要有所发挥,结构至关重要。

由此可见,结构是个很高明乃至高深的东西。对于学生而言,掌握难度更甚于语言或是思维。那我们讲作文,为何重点讲的就是结构呢? 原因在于,结构是一种可以代劳的东西。

你背几篇语言优美的文章,你背几篇内涵深刻的文章,你背几个条理清晰的逻辑,等到了考场上就会发现,几乎派不上用场。唯有结构,操作方便,立竿见影。 由老师给你们搭好的结构,就叫做套路。套路,便是我们作文课所讲的核心内容。


套路犹如公式,你掌握了它,写作文时只需把材料往里边套,就可以炮制出一篇篇的成果。我们这篇文章要讲的套路,是一个用途极广的套路,我称之为“三件事”。

接下来,我将就“三件事套路”,举一些例子,具体讲一讲这个套路是什么,该怎么用。以后,还会有它的升级版(即高分作文版本)。 “三件事套路”是什么?

各位通常写记叙文,都是开头+叙事+结尾的惯常模式。以 600 个字的要求而言,往往是 50+500+50,这对于叙事的要求相当之高,经常让各位苦不堪言。

那么三件事的套路,就是将中间一件叙事改成三件事,也就是成为 50+150+150+150 +50 的样子。这样的结构要求一件事只要写 150 字,大 8~10 话就能解决,大大缓解了叙事的苦恼。

有人可能要说,这也没啥啊不就是将 500 拆成 3 份吗?况且你这 150×3还不够 500 字呢。

莫急莫急话还没说完。少掉的那 50 个字,正是本套路的精髓,也是本套路真正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地方!点题。

点题是每个老师教作文时,提到的一项基本要求。考场作文,点题就像一个指示灯,提醒着匆匆地阅卷老师:你看呀,我写的是什么什么什么,可没跑题啊。 在这篇作文指导中,点题被赋予了新的任务,我称之为“文章爆点”。 一个学生无论语言水平如何,两三句优美的富有哲理的话,应当还是说的出来的。既然我们的才华,不足以支撑全篇文章的华丽,那么就把它放到它该去的地方。

点题,本身就是能让阅卷老师眼光停留的地方。如果在这个地方,放的是综合了我们最大功力的语言,并且蕴含了清晰的结构,一定可以击中阅卷老师的内心。 三件事套路的模板,总结如下。

这个套路的核心,就是三个 20 字左右总计 60 字左右的点题部分(开头结尾其实也各点一次题,共点题 5 次)。


接下来,我们就要从点题部分开始,仔细讲一讲如何将这个套路实际运用起来。 “三件事套路”怎么用?

我们以 2015 年南京中考的作文题“想想别人”为例,详细谈一谈。 第一步:先写三个点题部分

根据大量的经验,一般学生的模仿能力要大于创造能力,举例能力要大于概括能力。这正是我们颠倒作文步骤,先写

中间三个小段的原因,称之为“按图索骥”。三个点题的段落,就是我们的“图”。写好这个,再往里面填充故事将变得容易许多。 且看作文题“想想别人”。

这个作文题非常好懂,一般碰到了就会直接想到要写换位思考、替他人考虑的故事。既然是三件事套路,那就写三件替他人考虑的故事嘛。点题也很容易啊,请看下例。

简化一下,就是这个样子: 好不好? 不好! 为什么不好?

道理很简单,一句话反复说,引起阅读者反胃不适的可能,远大于使他拍掌赞叹的可能。这样的点题,太单调、太敷衍、太没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835660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