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相关因素研究

2024-03-31 05:18: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相关因素研究》,欢迎阅读!
逆反心理,青少年,因素,相关,研究

浅谈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相关因素研究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 逆反心理养 育方式 相关因素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我国青少年逆反心理发展的年龄、性别特征以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翻译并修订后的“Hong”氏逆反心理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对37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逆反心理水平总分在不同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1PO1);青少年逆反心理总分在男、女性别上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25P01);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逆反心理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父母亲情感温暖与青少年逆反心理总分显著负相关,父母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与青少年逆反心理总分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年级间的青少年逆反心理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父母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产生影响,男生的逆反心理水平高于女生。

近年来,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青少年教育中被较多地关注。种种研究表明,青少年逆反心理与青少年的成长直接相关,对目前的青少年犯罪、物质滥用、学业不良等行为具有一定的动力机制特征。“逆反心理”一词的意义最早于1966年由德国心理学Brehm提出。“逆反心理”(psychologicalreact―ance)指当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或被威胁的时候,个体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动机状态。 8O年代和9O年代的研究表明,个体在逆反心理的水平高低上表现出一定的特质性差异。Brehm认为,逆反心理也可以被定义为是一种特殊的人格特质,即人们在要求自主权和自由支配权的强度方面存在差异,高逆反心理水平的个体对自由行为的控制需求要大大高于低逆反心理水平的个体。

国内对逆反心理的相关研究较少,缺乏对我国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特点、家庭教育因素等方面的定量研究。国外学者已发展出了关于测量逆反心理的量表。本研究旨在通过定量调查,对我国青少年逆反心理发展的年龄性别特征以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对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改善学校与家庭教育方式,避免或矫治青少年不良逆反心理提供参考 1对象与工具

11对象在盐城市第六中学和盐城师范学院分年级随机抽取中学生290名、大学生160名作为调查对象。年龄范围14岁~22岁。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375(有效率833)。其中初二年级67人、初三年级48人、高一年级55人、高二年级61人、大一年级108人、大二年级36人。总人数中,男生172人、女生203人。初一年级因年龄较小未予调查,高三年级因学习时间较为紧张未能调查,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年龄较能反映青少年段心理特征,三四年级限于条件未能调查。

12工具

121引进并翻译“Hong”氏逆反心理量表

(HongPsychologicalReactanceScaleHPRS),对青少年逆反心理水平进行测查。HPRS由心理学Hong及其同事于1996年修订n矗。由l1道题组成,分为“对限制性选择的情绪反映、对依从性的逆反反应、抵制来自别人的影响、对别人意见或建议的逆反心理”4个因子。为讨论方便,改变原表反向记分的方式,采用15


等级正向记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值越低表示逆反心理的水平越低,分值越高表示逆反心理的水平越高。量表经修订并试测后,内部一致性信度(It系数079,一周后重测信度08

122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Minnenav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使用国内引进并修订的中文版,分别对父亲和母亲的教育方式进行测查。量表包括l1个因子,其中属于父亲的有6个:情感温暖、理解(FFI),惩罚、严厉(FFI),过分干涉(FFⅢ),偏爱被试(FFIV),拒绝、否认(FFV),过度保护(FFⅥ);属于母亲的有5个:情感温暖、理解(MFI),过分干涉、过度保护(MFⅡ),拒绝、否认(MFⅢ),惩罚、严厉(MFIV),偏爱被试(MFV)。修订后的量表信度效度良好。 13研究方法

在不同年级随机选择12个班级作为被试,将“Hong”氏逆反心理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统一装订,增加年龄、性别、年级等变量,由各班级老师对学生发放问卷进行施测,施测前对各班级老师指导语进行统一规定。对收回问卷进行筛查,剔除填写不完整的问卷,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方差分析、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青少年逆反心理水平的年龄差异比较见表1

由于年龄分级较多(14岁~22),且每一岁年龄段包含的被试数量较少,故采用年级分组进行分析。由表1可见,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大一、大二6年级的样本总体在逆反心理总分上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3951P<001)。同时,通过对6个年级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总分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得到初二、高一、高二、大二4个年级相互之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都分别与初三、大一年级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初三年级与大一年级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各年级青少年逆反心理总分差异来自于初三和大一年级。从逆反心理总分平均值看,初三、大一年级的平均值较低,反映初三、大一年级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水平较低。

由表2可见,青少年逆反心理总分在男、女性别上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25P<001),显示不同性别之间的逆反心理水平存在差异。男性逆反心理总分平均值(3531)大于女性逆反心理总分平均值(3333),反映男性逆反心理水平高于女性逆反心理水平。

23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相关分析见表3

由表3可见,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逆反心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父亲因子I、母亲因子I与逆反心理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父亲因子Ⅱ、父亲因子Ⅲ、父亲因子V、父亲因子Ⅵ、母亲因子Ⅱ、母亲因子Ⅲ、母亲因子Ⅳ与逆反心理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24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的性别差异比较见表4

由表4可见,通过对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与不同性别的t检验分析得出,样本青少年男、女性别在父母养育方式上存在差异。其中父亲因子Ⅱ、父亲因子Ⅲ、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8414e3a6d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