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五个加减正气散

2024-02-08 22:4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温病条辨》:五个加减正气散》,欢迎阅读!
温病,正气

《温病条辨》:五个加减正气散

五个加减正气散均为“湿温之邪,蕴结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所以治以祛湿除满,芳化渗泄,虽均用正气散为主方,但由于湿温病中的湿重、热重,在脾,在胃,在肠,在经的不同,方剂加减亦随病机有所差别。而五个加减正气散治疗各有所侧重,即一加减调升降,二加减宣经络,三加减利湿热,四加减运脾阳,五加减和脾胃之不同。

1、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一加减正气散主之。

一加减正气散(苦辛微寒)

藿香梗二钱 厚朴二钱 杏仁二钱 茯苓皮二钱 广陈皮一钱 神曲一钱五分 麦芽一钱五分 绵茵陈二钱 大腹皮一钱

水五杯,煮二杯,再服。

方论:正气散本苦辛温兼甘法,今加减之,乃苦辛微寒法也。去原方之紫苏、白芷,无须发表也。去甘桔,此证以中焦为扼要,不必提上焦也。只以藿香化浊,厚朴、广陈皮、茯苓皮、大腹皮泻湿满,加杏仁利肺与大肠之气,神曲、麦芽升降脾胃之气,茵陈宣湿郁而动生发之气,藿香但用梗,取其走中不走外也。茯苓但用皮,以诸皮皆凉,泻湿热独胜也。

2、湿郁三焦,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二加减正气散主之。

上条中焦病重,故以升降中焦为要。此条脘闷便溏,中焦证也,身痛舌白,脉象模糊,则经络证矣,故加防己急走经络中湿郁;以便溏不比大便不爽,故加通草、薏仁,利小便所以实大便也;大豆黄卷从湿热蒸变而成,能化蕴酿之湿热,而蒸变脾胃之气也。

二加减正气散(苦辛淡法)

藿香梗三钱 广陈皮二钱 厚朴二钱 茯苓皮三钱 木防己三钱 大豆黄卷二钱 川通草一钱五分 薏苡仁三钱

水八杯,煮三杯,三次服。


3、秽湿着里,舌黄脘闷,气机不宣,久则酿热,三加减正气散主之。

前两法,一以升降为主,一以急宜经隧为主;此则以舌黄之故,预知其内已伏热,久必化热,而身亦热矣,故加杏仁利肺气,气化则湿热俱化,滑石辛淡而凉,清湿中之热,合藿香所以宣气机之不宣也。

三加减正气散(苦辛寒法)

藿香(连梗叶)三钱 茯苓皮三钱 厚朴二钱 广陈皮一钱五分 仁三钱 滑石五钱

水五杯,煮二杯,再服。

4、秽湿着里,邪阻气分,舌白滑,脉右缓,四加减正气散主之。 以右脉见缓之故,知气分不湿阻,故加草果、楂肉、神曲,急运坤阳,使足太阴之地气不上蒸手太阴之天气也。

四加减正气散(苦辛温法)

藿香梗三钱 厚朴二钱 茯苓三钱 广陈皮一钱五分 草果一钱 炒楂肉五钱 神曲二钱

水五杯,煮二杯,渣再煮一杯,三次服。 5、秽湿着里,脘闷便泄,五加减正气散主之。

秽湿而致脘闷,故用正气散之香开;便泄而知脾胃俱伤,故加大腹运脾气,谷芽升胃气也。以上二条,应入寒湿类中,以同为加减正气散法,欲观者知化裁古方之妙,故列于此。

五加减正气散(若辛温法)

藿香梗二钱 广陈皮一钱五分 茯苓块三钱 厚朴二钱 大腹皮一钱五分 谷芽一钱 苍术二钱

水五杯,煮二杯,日再服。

按:今人以藿香正气散,统治四时感冒,试问四时止一气行令乎?抑各司一气,且有兼气乎?况受病之身躯脏腑,又各有不等乎?历观前五法,均用正气散,而加减法各有不同,亦可知用药非丝丝入扣,不能中病,彼泛论四时不正之气,与统治一切诸病之方,皆未望见轩岐之堂室者也,乌可云医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865372efd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